|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4
兔病毒性出血症研究进展及其在国际上的评价DOI: 10.7685/j.issn.1000-2030.1994.03.007, PP. 47-52 Keywords: 兔病毒性出血症,DNA体外合成,高效液相色谱,免疫转印法,核酸克隆,核酸杂交 Abstract: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中国首先报道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此病在各种病名下遍及欧洲大部分地区,但均无病原特征的描述。兔出血症病毒(RHDV)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直径32~34nm,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存在于感染细胞的核和胞浆内。它对酸(pH3)、热(60℃)、乙醚(20%)和MgCl2(1mol/L)有坚强的抵抗力。在CsCl中的浮密度为1.36~1.38g/cm2;在蔗糖梯度中的沉降系数为162S。它能凝集人红细胞,滴度可达10×218以上。在细胞培养中很难适应。核酸为线状单股DNA,末端有发夹结构。用体外合成的双股DNA,取其酶切片段插入BS质粒后,转化DH大肠杆菌。从重组质粒提取的2个片段(pYC-2和pYC-9)以同位素或光敏生物素标记后,能与RHDV和一部分细小病毒杂交。在诊断中最有效的血清学试验为HA-HI和ELISA。灭活疫苗效果确实,已为所有发病各国所证实。根据以上特征,RHDV被认为是一种细小病毒样病毒,但欧洲学者持不同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