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弹塑性变形特性的影响
, PP. 66-71
Keywords: 弹塑性变形,动力相互作用,地震作用,桩,土-结构相互作用
Abstract:
在桩-土-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考虑场地类别、输入地震动等因素的基于相互作用模型的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算例,分析了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弹塑性变形特性的影响,并与不考虑相互作用的结构底部固端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相互作用对结构的弹塑性变形的影响不容忽视,考虑相互作用后梁柱塑性铰出现的程度降低;结构底部位移增加而顶部位移减小;薄弱层的层间位移可能增加而其余层的层间位移则减小。现行的结构弹塑性变形验算方法未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做法的合理性值得进一步评判。
References
[1] | 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
[2] | 刘立平.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D].重庆:重庆大学.2004.
|
[3] | 林 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J].世界地震工程,1991,7 (1):4-21.
|
[4] | 熊建国.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新进展 (I) [J].世界地震工程,1992,8(3):22-29.
|
[5] | 李辉,赖明,白绍良.土-结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I) 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9,21 (4):112-116.
|
[6] | 宋亚新,蒋通,楼梦麟,桩基-非线性框剪结构相互作用体系 (上)――相互作用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3,20(1):48-55.
|
[7] | 王松涛,曹资.现代抗震设计方法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89-90.
|
[8] | Hardjan A H.Thelearing form the largescale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expermients[C] //Proc.2nd Int.Con.On Recent Adv.in Geot.Earthq.Engrg.& Soil Dyn,St.Louis,1991.
|
[9] | 陈国兴.土体-结构体系抗震性能整体分析方法与程序开发研究 [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7,41(2):1-7.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