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双向耦合地震作用下滑移隔震结构振动控制及其优化研究

, PP. 141-146

Keywords: 结构振动控制,滑移隔震结构,耦合地震作用,结构优化,改进遗传算法,混合遗传算法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目前,滑移隔震结构的分析通常只考虑水平地震动而不考虑竖向地震动的影响,有关多向地震动及其相关性的研究也很少。水平与竖向地面运动具有相关性,从而影响控制效果,因此对双向耦合地震作用下滑移隔震结构模型的理论进行研究,建立动力分析模型并得出运动微分方程。以6层滑移隔震结构为例,对其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研究表明,在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情况下,滑移隔震结构也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但是竖向地震作用的存在使结构的地震反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增量随着竖向地震作用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高烈度地区的滑移隔震结构应该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建立滑移隔震装置的参数优化设计模型,采用IHGA程序对结构的重要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滑移隔震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各项地震反应均得到更好的控制。

References

[1]  张延年,刘剑平,刘斌.多向地震耦合作用下M R阻尼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9):897-900.
[2]  Westerm o B,Udwadia F.Periodic response of sliding oscillator system to harmonic excitation[J].Earthquake Engineering&Structural Dynamics,1983,11(1):135-146.
[3]  Masashi Iura,Kunihito Matsui. Analytical expressions for three different modes in harmonic motion of sliding structures[J].Earthquake Engineering&Structural dynamics,1992,21(9):757-769.
[4]  杨志勇,刘福义,范么清.摩擦隔震结构中不同摩擦力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23(4):139-143.
[5]  张延年,刘剑平,李艺.双向耦合地震作用下的M RD与滑移隔震混合控制结构[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6,22(1):1-5.
[6]  付伟庆,王焕定,张永山.变刚度滞变耗能与隔震联合控制框架结构实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2,18(4):73-78.
[7]  Masashi Iura,Kunihito Matsui. Analytical expressions for three different modes in harmonic motion of sliding structure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1992,21(9):757-769.
[8]  樊剑,唐家祥.基于指数摩擦力模型滑移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J].振动与冲击,2000,19(3):30-33.
[9]  张延年,刘斌,李艺.MR阻尼器与LRB相混合的结构振动控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1):95-98.
[10]  张延年,刘斌,朱朝艳.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改进混合遗传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5(1):65-69.
[11]  张延年,刘斌,李艺.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改进进退遗传算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38(3):410-413.
[12]  张延年,刘斌,郭鹏飞.混合遗传算法在工程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工业建筑,2005,35(3):23-26.
[13]  张延年,刘斌,董锦坤.改进遗传算法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7):692-694.
[14]  张延年,刘斌,郭鹏飞..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建筑结构优化设计[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10):990-993.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