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关于改进我国抗震设计反应谱的探讨
, PP. 47-50
Keywords: 抗震设计 ,反应谱 ,地震影响系数 ,地震动参数
Abstract:
本文回顾了地震反应分析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指出反应谱理论仍然是许多国家现阶段抗震设计的理论依据,我国规范也主要采用反应谱法进行抗震设计分析。进一步讨论了反应谱与抗震设计反应谱的联系和区别。把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有关地震影响系数分别与ISO30102001(E)和美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地震影响系数做了对比,发现我国规范有些地方考虑得还不够全面,还需要不断地完善。提出在抗震设计中运用地震动参数代替地震烈度来进行计算能更好地反映工程实际情况。
References
[1] 胡聿贤.地震工程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8.
[2] MD Trifunac.Biotresponse spectrum[J].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2006(1):1~10.
[3] 周锡元,王广军,苏经宇.场地?地基?设计地震[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
[4] 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5] 郭明珠,陈厚群.场地类别划分与抗震设计反应谱的讨论[J].世界地震工程,2003,19(6):108~111.
[6]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3010-2001,Basis for design of structures Seismic actions on structures[S].
[7] 俞言祥,胡聿贤.关于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中长周期设计反应普的讨论[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20(3):27~34.
[8] 周雍年,周正华,等.设计反应谱长周期区段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24(4):15~18.
[9] 谢礼立,周雍年,等.地震动反应谱的长周期特性[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0,10(3):1~20.
[10] 胡聿贤.在抗震规范中不用地震烈度的一个建议[J].建筑结构学报,1982,4(1):32~39.
[11] GB18306 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S].
[12] 周锡元,王广军,苏经宇.多层场地土分类与抗震设计反应谱[R].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科学研究报告,1983.
[13] 周锡元,樊水荣,苏经宇.场地分类和设计反应谱的特征周期.现代地震工程进展[C],2002.
[14] 薄景山,等.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研究的若干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23(6):11~15.
[15] R.Dobry,M.EERJ.Newsite coefficients and site classification system used in recent building seismic code provisions[J].Earthquake Spectra,2000,16(1):41~63.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