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玉树地震地表破裂对建筑物影响的分析
, PP. 24-31
Keywords: 玉树地震 ,地表破裂 ,避让距离 ,震害指数
Abstract:
本文首先以玉树县结古镇、隆宝镇沿破裂带追索等调查资料为例,详细介绍了该地区地震破裂带附近的典型建(构)筑物灾害事例,然后结合既往有关的科研成果和关于汶川地震地表破裂的研究成果,根据地表破裂的特征和建(构)筑物震害性质,对考察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探索提出了玉树地震地表破裂宽度和建(构)筑物震害指数的相关性和基本特点,为今后该地区的抗震防灾提供参考。
References
[1] 徐锡伟,闻学泽,叶建青等,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J].地震地质,2008,30(3):597-629.
[2] 徐锡伟,于贵华,马文涛等.活断层地震地表破裂/避让带0宽度确定的依据与方法[J].地震地质,2002,24(4):470-483.
[3] 宋方敏,袁道阳,陈桂华等.1125年兰州7级地震地表破裂类型及其分布特征[J].地震地质,2007,29(4):834-844.
[4] 叶民权,苏乃秦.活断层与城市建设[J].城市与减灾,2004,4:13-16.
[5] 周荣军,黄润秋,雷建成,等.四川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与震害特点[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11):2172-2183.
[6] GB50011-2001(2008 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7] Crone A J,HailerK M.Segmentation and seismic behavior of basin and range normal faults:Examples from eastcentral Idaho and southwestern Montana[J].USA.Struct Geo1,1991,13(2):151-164.
[8] 陈运泰院士研究小组.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7.1级地震分析报告[R].北京: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报告,2010.
[9] 周庆,徐锡伟,于贵华,等.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调查[J].地震地质,2008,30(3):778-787.
[10] 赵纪生,吴景发,师黎静,等.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周围建筑物重建的避让距离[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29(6):95-101.
[11] 袁一凡,薄景山,李巨文,等.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 7.1级地震烈度评定报告[R].北京:防灾科技学院,2010.
[12] 刘启方,袁一凡,金星,等.近断层地震动的基本特征[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26(1):1-10.
[13] GB/T 17742-2008.中国地震烈度表[S].
[14] GBT18208.3-2000.地震现场工作第三部分:调查规范[S].
[15] GB18208.2-2001.地震现场工作第二部分:建筑物安全鉴定[S].
[16] 李志强,袁一凡,李晓丽,等.汶川MS8.0特大地震破坏特征初步研究[J].地震地质,2008,30(4):855-875.
[17] 李志强,袁一凡,李晓丽,等.对汶川地震宏观震中和极震区的认识[J].地震地质,2008,30(3):768-777.
[18] 韩竹军,苗崇刚.伊兹米特地震地表破裂带和发震构造特点[J].国际地震动态,2000,(1):7-12.
[19] 于贵华,徐锡伟,陈佳华,等.汶川8.0级地震地表变形局部化样式与建筑物破坏特征关系初步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9,52(12):3027-3041.
[20] 袁一凡.2008,汶川大地震灾害的启示(成都会议报告)[R].哈尔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8.
[21] 赵明伯,徐锡伟.汶川 MS8.0地震断层与地震震害初步分析[J].地震地质,2008,30(3):839-854.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