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玉树7.1级地震人员伤亡影响因素调查与初步分析
, PP. 18-25
Keywords: 玉树地震 ,人员伤亡 ,影响因素 ,空间分布 ,结构类型 ,用途
Abstract:
文中在震后首先利用汶川地震中受灾的汶川县、北川县、都江堰市等37个重灾区人员伤亡数据,基于统计分析建立了各受灾区域烈度影响系数与相应的遇难率、受伤率和失踪率的双指数拟合关系,并利用该模型初步估算了玉树地震人员伤亡情况,通过对比实际值与估算值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其次,基于玉树县城(结古镇)14个区域的现场调查,初步分析了地震人员伤亡与灾区人口分布、建筑物空间分布、建筑物结构类型和用途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报道的伤亡人数随时间的变化,为未来快速估计大震后的人员伤亡提供基础数据。据现场不完全统计,在所调查区域内获得的人员伤亡数据为遇难1496人,占实际遇难人数的55.5%,人员伤亡空间分布主要呈现“北轻南重、东轻西重”的特点;玉树地震人员伤亡主要分布于住宅和学校建筑内,比例分别占到76.9%和15.2%;地震人员伤亡主要由土木石房屋和混凝土空心砌块房屋的倒塌引起,分别占到64.4%和30.1%。
References
[1] 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http://www.ml.rgov.cn/zwgk/ghjh/201006/t20100613_722000.htm.
[2] 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玉树7.1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R].2010.
[3] 戴君武,陈洪富,王艳茹,等.玉树7.1级地震人员伤亡主要因素调查报告[R].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2010.
[4] 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10/05-31/2314359.shmtl.
[5] 王艳茹,王宝光,戴君武,等./5.12汶川大地震人员伤亡的时空分布特点[J].自然灾害学报,2009,18(6):52-56.
[6] 白志宏.地震引致人员罹?空间分布之推估[D].台湾:国立中央大学,2006.
[7] 孙柏涛,闫培雷,胡春峰,等.汶川8.0级大地震极重灾区映秀镇不同建筑结构震害概述及原因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28(5):1-9.
[8] Sun Baitao,Zhang Guixin.The Wenchu an earthquake creation of arich database of building performance[J].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0,53(10):2668-2680.
[9] 杨玉成,孙柏涛.论多层砖砌体住宅楼的抗倒设计――汶川地震映秀镇漩口中学宿舍楼震害探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30(6):1-12.
[10] 尹之潜.地震灾害及损失预测方法[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6.
[11] 马玉宏,谢礼立.关于地震人员伤亡因素的探讨[J].自然灾害学报,2000,9(3):84-90.
[12]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5/05/c_1274960.hmt.
[13] 孙柏涛,陈洪富.深圳经济特区地震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预测技术报告[R].哈尔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