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基于Sugeno型模糊推理的震中烈度预测模型
, PP. 39-44
Keywords: 模糊推理,震级,震源深度,震中烈度,预测模型
Abstract:
以Sugeno型模糊推理系统为基础,建立了以震级和震源深度为输入,以震中烈度为输出的震中烈度预测模型,并以四川地区震例数据为例,对模型构建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通过与参考文献中的拟合模型进行预测数据对比分析,可得本文的推理预测模型精度更高,误差更小,且有更强的扩展性。
References
[1] | 马骏驰,窦远明,苏经宇,等.东南沿海地区震级与震中烈度的统计关系[J].世界地震工程,2005,21(4):119-122.
|
[2] | 杜兴信.中小地震(2.0 s<5.5) 烈度的某些统计律[J].中国地震,1997,13(1):74-81.
|
[3] | 张建福,成小平,姜立新,等.基于面积统计的震后烈度评估[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1):76-81.
|
[4] | 张瑞波.模糊数学在地震震中烈度预测中的应用) 以山西为例[J].山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9(4):62-64.
|
[5] | 黄崇福.模糊人工神经元网络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3,13(2):84-93.
|
[6] | 王海超.震级与震中烈度转换方法的进一步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1999,23(1):85-87.
|
[7] | 吴晓莉,林哲辉.Matlab辅助模糊系统设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
[8] | 李洪兴.模糊控制的插值机理[J].中国科学(E 辑),1998,28(3):259-267.
|
[9] | 四川省地震局地震简目编辑组等.西南地震简目(川、滇、黔、藏)[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
[10] | 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 概论[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6.
|
[11] | 李山有,金星,陈先,等.地震动强度与地震烈度速报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22(6):1-7.
|
[12] | 苏经宇,周锡元.地震烈度的模糊预测模型[J].地震学报,1991,13(3):387-394.
|
[13] | 冯德益,林命周.地震烈度的两种模糊评定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9,9(2):45-55.
|
[14] | 王虎栓.地震烈度物理标准研究[J].中国地震,1994,10(3):197-205.
|
[15] | 万召侗,曾心传,罗奇峰,等.中强地震区地震烈度统计拟合因素评估[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25(4):406-411.
|
[16] | 秦嘉政.云南地震烈度与震级的统计分析[J].地震研究,1992,15(1):37-45.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