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新型数字强震仪关键技术分析
, PP. 153-158
Keywords: 强震仪,仪器烈度,触发滤波器,嵌入式网页服务器
Abstract:
新型强震仪采用高速信号处理器为控制核心,24位Σ-ΔA/D转换器与数字滤波器构成的3通道信号采集系统。仪器采用大容量CF卡记录采集数据,具有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接口,内置GSM通信模块,内置嵌入式网页服务器,可以通过浏览器与发送中文短信的方式对仪器进行监控。详细分析了仪器所采用的烈度算法与触发滤波器的特性和设计方法。通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仪器具有高精度与低功耗的特性,完全满足强震观测的要求。
References
[1] | 胡聿贤.地震工程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6,86-87.
|
[2] | 郝敏,谢礼立,徐龙军.关于地震烈度物理标准研究的若干思考[J].地震学报,2005,27(2):230-234.
|
[3] | 刘恢先.关于地震烈度及其工程应用问题[J].地球物理学报,1978,21(4):340-350.
|
[4] | 李山有,金星,陈先,等.地震动强度与地震烈度速报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22(6):1-7.
|
[5] | 袁一凡.由地震动三要素确定地震动强度(烈度)的研究[R].哈尔滨: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1998:18-21.
|
[6] | 高峰,陈先,魏继武.强地震动数据采集系统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23(3):9-14.
|
[7] | 朱建刚,黎大虎,赖敏,等.强震记录与地震烈度的仪器测定实例[J].四川地震,2006,119(2):28-31.
|
[8] | 朱建刚,赖敏,钟国平,等.“九五”四川数字强震台网的建设与发展[J].四川地震,2005,117(4):32-39.
|
[9] | 金星,张红才,李军,等.地震仪器烈度标准研究报告[R].福建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42-43.
|
[10] | Emmanuel C I,Barrie W J.数字信号处理实践方法[M].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57-359.
|
[11] | 程佩青.数字信号处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02-291.
|
[12] | 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B/T 10-2001数字强震动加速度仪[S].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