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Ⅱ)――算例分析
, PP. 108-116
Keywords: 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直接基于位移,抗震设计
Abstract:
基于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根据论文(I)所提出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对一幢带有2个加强层的超高层建筑结构进行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设定结构的目标性能水准为中震作用下结构“使用良好”以及大震作用下“保证人身安全”。中震作用下结构“使用良好”,结构处在弹性阶段,结构分析及参数计算采用弹性方法。大震作用下结构“保证人身安全”,结构进入弹塑性工作阶段,结构分析及参数计算考虑弹塑性特点。设计过程的特点突出关键楼层的提出、选取均体现了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变形特点;考虑高阶振型数量的选择、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充分体现了方法实用性;在地震作用的计算、结构性能的控制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和新思路。设计过程验证了所用直接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以及实用性。
References
[1] | 张正国.傅学怡.带刚臂超高层结构工作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6,16(8):2-9.
|
[2] | 钟善桐,刘大林.刚伸臂在钢管混凝土高层框筒结构体系中的工作性能[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35(1):12-19.
|
[3] | 程绍革,刘经伟.上海仙乐斯广场模型振动台试验[J].建筑科学1998,14(5):8-13.
|
[4] | 蒋利学,胡绍隆.钢筋混凝土超高层建筑层间位移的模型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1,31(1):3-6.
|
[5] | 邱仓虎,詹永勤,吴彦明.深圳罗湖商务大厦结构修改设计[J].建筑结构学报,2003,23(3):80-84.
|
[6] | 徐培福,傅学怡,王翠坤.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
[7] | 杨克家,梁兴文,李波.带加强层超高层结构受力性能研究及设计建议[J].建筑结构,2008,38(2):111-115.
|
[8] | 杨克家,梁兴文.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31(5):174-181.
|
[9] | 梁兴文,黄雅婕,杨其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38(9):53-61.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