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陕西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

, PP. 47-54

Keywords: 陕西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可逆法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通过分析陕西省丰富的地震活动资料,包括鲜明的地震活动与震害分布的地域性特点以及地震地质环境特点,将陕西省分为三个分区,来进行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和基岩地震动衰减关系。选择美国西部作为参考区,三个分区分别作为研究区,采用可逆法进行映射转换计算,得到了三个分区的基岩地震动衰减关系,在转换过程中,还考虑了中国与美国面波震级标度的系统偏差,并对转换结果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及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References

[1]  霍俊荣, 胡聿贤. 地震动峰值参数衰减规律的研究 [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92, 12(2):1-11.
[2]  霍俊荣, 胡聿贤, 冯启民. 关于通过烈度资料估计地震动的研究 [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92, 12(3):1-15.
[3]  陈达生, 刘汉兴. 地震烈度椭圆衰减关系 [J].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 (3):31-42.
[4]  陈达生.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G]. 国家地震局编,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概论,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6:137-144.
[5]  沙海军, 吕悦军, 彭燕菊, 等. 地震烈度椭圆衰减的限定模型及其在华北地区的应用 [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4, 24 (1):28-36.
[6]  汪素云, 时振梁. 有感半径与震级的关系及其应用 [G]. 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编, 中国地震区划文集,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3:179-184.
[7]  汪素云, 俞言祥, 高阿甲, 等. 中国分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确定 [J]. 中国地震, 2000, 16(2):99-106.
[8]  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 中国近代地震目录 (公元 1912年~1990年 MS≥4.7) [M].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9:2-370.
[9]  陈棋福, 郑大林, 车时. 中国震例 (1992)1994) [M]. 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2a:96-249.
[10]  陈棋福, 郑大林, 刘桂萍, 等. 中国震例 (1995)1996) [M]. 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2b:50-487.
[11]  汪素云, 吴戈, 时振梁, 等. 中国近代地震目录 (公元 1912 年)1990 年, MS≥4.7) 简介 [J]. 中国地震, 1998, 14(3):83-87.
[12]  陕西省地震局, 长安大学. 陕西分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 [R]. 2009, 13-16.
[13]  霍俊荣. 近场强地面运动衰减规律的研究 [D]. 哈尔滨,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 1989:206-207.
[14]  刘瑞丰, 陈运泰, Bormann P, 等. 中国地震台网与美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的对比 (Ⅱ):面波震级 [J]. 地震学报, 2006, 28(1):1-7.
[15]  俞言祥, 汪素云. 美国西部水平向基岩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 [C]//新世纪地震工程与防震减灾, 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2:559-565.
[16]  胡聿贤. 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教程 [M].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9:282-320.
[17]  李小军, 阎秀杰, 潘华. 中小震近场地震动估计中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实用性分析 [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5, 5 (1):1-7.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