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蛹虫草菌种培养性状与出草结果关系的研究
, PP. 161-164
Keywords: 蛹虫草,菌种,培养性状,产量?
Abstract:
以不同保藏期及传代次数菌种为试验组,以优质母株为对照组,研究比较了各菌种培养性状与出草结果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鉴别优质蛹虫草菌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菌种保藏1月或传代1次,固体平板培养菌丝洁白健壮、气生菌丝少匍匐状、长势好、转色快、转色深,液体培养菌丝球细密、粘稠、生物量高,出草形态好、产量最高;菌种保藏超过6月或传代超过3次,则菌丝色泽变暗、气生菌丝多呈棉絮状、转色迟、转色淡,液体培养菌丝球数量少、粗大、生物量低,产量显著较低。?
References
[1] | 中国科学院中国孢子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真菌志(第三十二卷?虫草属)[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
[2] | 王建芳,杨春清.蛹虫草人工栽培及产品开发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6(2):268.?
|
[3] | 李昊,吴白昌,李春兰.虫草人工栽培与深度开发[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3-5.?
|
[4] | 张胜友.新法栽培蛹虫草[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
[5] | 曲燕,区智.蛹虫草的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42-43.?
|
[6] | 李美娜,吴谢军,李春燕,等.人工栽培蛹虫草退化现象的分子分析[J].菌物系统,2003,22(2):277-282.?
|
[7] | 汪虹,魏静,林楠,等.交配型基因作为分子标记鉴定蛹虫草退化菌株的核相初步研究[J].食用菌学报,2010,17(4):1-4.?
|
[8] | 耿丽娟,何莉莉,鄂玉洋,等.菌种保藏条件对蛹虫草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40(2):165-168.?
|
[9] | 方华舟,董海波,肖习明,等.不同保藏温度及光照条件对北冬虫夏草菌种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2):247-252.?
|
[10] | 方华舟,董海波,肖习明,等.保藏温度、时间及代次对蛹虫草菌种质量的影响[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1,26(2):5-10.?
|
[11] | 郑壮丽,黄春华,梅彩英,等.蛹虫草国内外研究的新进展[J].环境昆虫学报,2011,33(2):225-233.?
|
[12] | 韩燕峰,梁建东,杜文,等.蛹虫草几个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09,36(9):1423-1428.?
|
[13] | 李亚洁,王鹤,孟楠,等.蛹虫草菌种复壮技术的研究[J].食用菌,2006,28(2):23-26.?
|
[14] | 袁雪芬.优质蛹虫草菌种的快速选育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7):62-63.?
|
[15] | 锁现民,蔡树威,张现法.浅谈蛹虫草栽培菌种制作及鉴定[J].食用菌,2009(4):41-42.?
|
[16] | 高新华.蛹虫草的交配型研究[J].食用菌学报,2008,15(1):1-5.?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