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留果量对中华猕猴桃后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
, PP. 26-30
Keywords: 猕猴桃,留果量,果实,品质,变化
Abstract:
以猕猴桃品种“贵长”为试材,连续3a(2011~2013年)对不同留果量影响后熟期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猕猴桃树结果蔓上不同留果量直接影响猕猴桃果实在采收时果实单果重大小、果实纵横径大小和果实果形指数;也影响着猕猴桃果实在后熟期的果实单果重大小和果实纵横径大小、果实单果重损失率、果实纵横径损失率和果实果汁含糖量;在猕猴桃树结果蔓上呈现留果越多,果实在采果时和在果实后熟期的果实单果重和果实纵横径都越小。建议在猕猴桃生产上把结果蔓上留果量作为疏花疏果和猕猴桃果实后熟期后的品质变化的重要依据,为制定科学的猕猴桃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References
[1] | 禹兰景,赵京献,猕猴桃国内外研究概况[J].河北林业科技,1995(3):52-54.
|
[2] | 罗桂环,猕猴桃发展小史[J].中国农史,2002(3):24.
|
[3] | 赵良权,猕猴桃综合利用价值与民发展前景[J].湖北林业科技,2000(2):25.
|
[4] | 徐小彪,张秋明,中国猕猴桃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J].植物学通报,2003(6):648-655.
|
[5] | 在“海拔高地”与“发展洼地”中奋力崛起[N].贵州日报,2012-04-13.
|
[6] | 姚春潮,张林森,刘旭峰,世界猕猴桃产业生产研究现状[J].西北园艺,2003(2):54-55.
|
[7] | 杨军,胡保成,吴大江.贵州猕猴桃发展和市场分析[J].西南园艺,1998(4):20-21.
|
[8] | 何阳鹏,秦剑桥,不同猕猴桃品种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5(3):38-40.
|
[9] | 王永安,薛莹,我国猕猴桃主要品种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山西果树,2001(1):22-23.
|
[10] | 金方伦.黔北地区猕猴桃的生物学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3(3):13-16.
|
[11] | 金方伦,黎明,韩成敏,贵长猕猴桃在黔北地区昀生物学特性及丰产优质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9(10):175-178.
|
[12] | 曾荣,陈金印,李平,美味猕猴桃果实后熟过程中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5):587-590.
|
[13] | 蔡金术,王中炎,曾斌,贮藏期猕猴桃果实的品质变化[J].落叶果树,2007(5):13-15.
|
[14] | 张海新,宁久丽,及华.果实采后品质和生理变化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10(2):54-56.
|
[15] | 陈昆松,郑垒土,张上隆.乙烯与猕猴桃果实的后熟软化[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9(3)±251-254.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