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北方园艺  2012 

陕南黑毛茶加工工艺研究

, PP. 172-176

Keywords: 黑毛茶,加工,渥堆发酵,色素,茶多酚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以陕西省西乡县的秋季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成黑毛茶,按照杀青、揉捻、渥堆后再烘干的工序加工黑毛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按照国家标准对黑毛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碳水化合物以及色素等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试,探索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毛茶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均随渥堆时间延长而变化。至渥堆结束时,茶红素(TR)、茶黄素(TF)、茶褐素(TB)含量呈增加;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减少。黑毛茶加工工艺参数为,杀青时水叶比0.2∶1;杀青每锅投叶量10~12kg;揉捻加叶量28~30kg;摊晾厚度10cm;渥堆含水量50%左右。渥堆过程中,茶红素(TR)、茶黄素(TF)、茶褐素(TB)含量呈增加、茶多酚的降解都直接表现在黑毛茶汤色黄绿、滋味醇和的品质特点上,肯定了黑毛茶的加工工艺。

References

[1]  陈椽.制茶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6-7.
[2]  张大春,王登良,郭勤.黑茶渥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茶叶,2002(5):6-8.
[3]  李连喜.不同制法普洱茶茶褐素及其在贮存中变化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5.
[4]  折改梅,张香兰,陈可可,等.茶氨酸和没食子酸在普洱茶中的含量变化[J].云南植物研究,2005,27(5):572:576.
[5]  罗龙新,吴小崇,邓余良,等.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及其与品质形成的关系[J].茶叶科学,1998,18(1):58-60.
[6]  黄继轸.论茶叶品质的构成及品质评定[J].茶业通报,2000(2):19-21.
[7]  茶叶的品质鉴定[J].适用技术市场,2001(8):64.
[8]  龚淑英.日本感官审评茶叶的方法及特点[J].中国茶叶加工,2001(4):50-52.
[9]  付润华,齐桂年.黑茶渥堆作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福建茶叶,2007(4):6-8.
[10]  刘石泉,雷存喜,赵运林.黑茶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方法思考[J].茶叶科学技术,2010(1):9-11.
[11]  金冬双,龚淑英.黑茶的微生物作用研究进展[J].茶叶,2007(4):203,207.
[12]  蒋洪.黑茶加工工艺[J].农村新技术,2008(8):72:73.
[13]  黄意欢.茶学实验技术[M].1997:1-33.
[14]  李咏梅.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方法研究[J].广州化学,2003,28(1):59-62.
[15]  宛晓春.茶叶生物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9):52,53
[16]  杨贤强.茶多酚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7]  王增盛,张莹,童小麟,等.黑茶初制中茶多酚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J].茶叶科学,1991(S1):26-31.
[18]  萧力争.黑茶加工过程中色泽的形成机理[J].中国茶叶,1994(1):2-3.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