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培养时间对杏鲍菇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影响
, PP. 98-100
Keywords: 杏鲍菇,培养时间,酯酶同工酶,电泳,酶谱
Abstract:
以‘杏鲍菇1号’和‘杏鲍菇2号’为试验菌株,在24℃条件下分别培养5、7、9、11、13、15d,分析2个菌株酯酶同工酶酶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杏鲍菇1号’和‘杏鲍菇2号’均在培养13d时酶带最多并且最为清晰,说明13d为杏鲍菇酯酶同工酶最佳的培养时间。
References
[1] | [l]张丽,彭晓列.杏鲍菇多糖的提取及其抑菌作用[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9):90―92.
|
[2] | 田景花,李明,李守勉,我国杏鲍菇生产研究进展[刀,北方园艺,2013(4):179―181.
|
[3] | 林群英,张锋伦,孙晓明,等,杏鲍菇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3,32(1):11―15.
|
[4] | 杨立红,黄清荣,刘新海,等,食用菌菌种纯度的酯酶同工酶电泳测定[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7(1):128―135.
|
[5] | 吴康云,边银丙,培养时间对黑木耳单核菌株同工酶酶谱的影响[J].食用菌学报,2001,9(1):13―17.
|
[6] | 梁建光,杨丽红,王晓洁,等,不同条件对食用菌酯酶同工酶谱多态性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4):500一504.
|
[7] | 宿红艳,王磊,王仲礼,等,十个白灵菇栽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食品科学,2009,30(5):158―161.
|
[8] | 杨立红,黄清荣,辛晓林,等,食用菌菌种选育中酯酶同工酶的应用研究[J].食用菌,2005,27(6):12―14.
|
[9] | 何燕,曾晓丽,汪思迪,等.黑木耳菌株酯酶同工酶酶谱多样性研究[J].生物技术,2009,19(6):8―10.
|
[10] | 郑林用.不同灵芝的遗传特异性和药效差异的比较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
[11] | 赵赣,钱芳,曹永长,等.酯酶同工酶的一种新染色法的初步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3):380一382.
|
[12] | 杨立红,黄清荣,刘新海,等,食用菌菌种纯度的酯酶同工酶电泳测定[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7(1):128―135.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