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矿床地质  1999 

关于矿床学研究前景的探讨

Keywords: 理论矿床学,应用矿床学,环境矿床学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20世纪矿床地质学蓬勃发展,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作出了历史贡献,已经成为地质科学的一个中哟啊分支学科。文章简要回顾了近百年来矿床学研究取得的若干成就。在21世纪中,矿床学将能推陈出新,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有三方面的研究领域:深入研究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为矿产勘查提供新的成矿理论基础(理论矿床学);拓宽研究领域,发觉地质体的有用性,加强对新型矿产资源的研究,在矿产资源的更新换代中发挥作用(应用矿床学);向环境领域延伸,开展为矿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服务的矿床学研究(环境矿床学)。还提出了矿床学研究成果要为发展地球科学和科普工作服务的观点。

References

[1]  於崇文 岑况 等.成矿作用动力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1-230.
[2]  肖庆辉.中国地质科学未来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中国地质科学近期发展战略的思考[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239-264.
[3]  程裕淇 陈毓川 等.初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J].中国地质科学院学报,1979,1(1):33-58.
[4]  涂光炽.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第一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189-218,300-326.
[5]  翟裕生 赵鹏大 等.矿床学思维方法的进步.地球科学思维[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74-84.
[6]  翟裕生.矿床的环境质量—一个新的地学研究领域[J].现代地质,1998,12(4):462-466,.
[7]  詹森ML 俞鸿章等(译).经济矿床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29-38.
[8]  乌尔夫KH 俞鸿章等(译).层控矿床和层状矿床(第一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78.1-7.
[9]  翟裕生.矿床地质学的发展前景和思维方法[J].地学前缘,1994,1(3):1-8.
[10]  考古斯DP 宋伯庆等(译).矿床模式[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1-13.
[11]  Evans A N 冯钟燕(译).金属矿床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233-252.
[12]  斯米尔诺夫 弗 伊 《矿床地质学》翻译组(译).矿床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5-12.
[13]  瑞奇JD 张炳熹(译).成矿概念的变化和发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191-215.
[14]  涂光炽.回顾30年来的矿床学.中国地质学科发展的回顾--孙云铸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5.126-134.
[15]  刘洪波 关广岳.矿床成因理论的历史演化[M].沈阳: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2.135-194.
[16]  翟裕生.矿床的环境质量--一个新的地学研究领域[J].现代地质,1998(4):462-466.
[17]  翟裕生,地学前缘,1994年,1卷,3期,1页
[18]  翟裕生,地球科学思维,1993年,74页
[19]  刘洪波,矿床成因理论的历史演化,1992年,135页
[20]  肖庆辉,中国地质科学近期发展战略的思考,1991年,83页
[21]  更多...
[22]  宋伯庆(译),矿床模式,1990年,1页
[23]  俞鸿章(译),经济矿床学,1987年,29页
[24]  张炳熹(译),成矿概念的变化和发展,1985年,191页
[25]  冯钟燕(译),金属矿床学导论,1985年,233页
[26]  《矿床地质学》翻译组(译),矿床地质学,1985年,5页
[27]  涂光炽,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1,1984年
[28]  俞鸿章(译),层控矿床和层状矿床.1,1978年,1页
[29]  於崇文,成矿作用动力学,1998年,1页
[30]  涂光炽,中国地质学科发展的回顾.孙云铸教授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1995年,126页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