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牛贺才 马东升.湘西江南型金矿床流体包裹的研究[J].矿物学报,1991,11(4):386-394,.
|
[2] | 牛贺才 马东升.湘西层控金矿床成因机制的研究[J].矿床地质,1992,11(1):65-75,.
|
[3] | 陈好寿 李华芹.云开隆起金矿带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J].矿床地质,1991,10(4):333-341,.
|
[4] | 陈好寿 周肃 等.成矿作用年代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
[5] | 王蔚 张景荣.湘西北地区现代温泉地球化学[J].中国科学:B辑,1995,25(4):427-433,.
|
[6] | 余大龙.漠滨金矿包裹体研究[J].地球化学,1990,(1):72-80,.
|
[7] | 牛贺才 马东升.湘西江南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J].矿物学报,1991,11(4):386-394.
|
[8] | 刘英俊 孙来辕 等.江南型金矿及其成矿地球化学背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171-193.
|
[9] | 罗献林.论湖南前寒武系金矿床的形成时代[J].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9,9(1):25-34,.
|
[10] | 阎明 马东升.淘金冲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研究[J].矿床地质,1994,13(2):156-162,.
|
[11] | 黎盛斯.湖南金矿地质概论[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290-294.
|
[12] | 李文亢 姜信顺 等.中国金矿主要类型区域成矿条件文集(No. 6.黔西南地区[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1-86.
|
[13] | 王小春.中国微细浸染型金矿流体物理化学研究[J].西南冶金矿产地质,1996(3):14-17.
|
[14] | 樊文苓 王声远 等.低温热液中金-硅络合物作用的实验标定[J].科学通报,1993,38(10):933-935.
|
[15] | 罗献林.湖南金矿床的成矿特征与成因类型[J].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91,11(1):23-33,.
|
[16] | 张理刚.湘西雪峰隆起区钨锑金矿床稳定同位素地质学[J].地质与勘探,1985,21(11):24-28.
|
[17] | 李华芹 刘家齐 等.热液矿床中流体包裹体测年研究及其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126.
|
[18] | 贺安生.黔阳隘口基性超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5,19(3):239-247,.
|
[19] | 罗献林.湖南省沃溪式层控金矿地质[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6.1-74.
|
[20] | 樊文苓 王声远.低温热液中金—硅络合作用的实验标定[J].科学通报,1993,38(10):933-935,.
|
[21] | 更多...
|
[22] | 王小春,西南冶金矿产地质,1996年,3期,14页
|
[23] | 罗献林,湖南省沃溪式层控金矿地质,1996年,1页
|
[24] | 王蔚,中国科学.B,1995年,25卷,4期,427页
|
[25] | 陈好寿,成矿作用年代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1994年,242页
|
[26] | 刘英俊,江南金矿及其成矿地球化学背景,1993年,171页
|
[27] | 李华芹,热液矿床流体包裹体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应用,1993年,126页
|
[28] | 牛贺才,矿床地质,1992年,11卷,1期,63页
|
[29] | 陈好寿,矿床地质,1991年,10卷,4期,331页
|
[30] | 黎盛斯,湖南金矿地质概论,1991年
|
[31] | 李文亢,中国金矿主要类型区域成矿条件文集.6,1989年,1页
|
[32] | 张理刚,地质与勘探,1985年,21卷,11期,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