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邹天人 张相宸.论阿尔泰3号伟晶岩脉的成因[J].矿床地质,1986,5(4):34-48.
|
[2] | 黄汲清 任纪舜.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科学出版社,1980..
|
[3] | 白鸽 袁忠信 等.白云鄂博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论证[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
[4] | 袁忠信 白鸽 等.江西灵山花岗岩地质特征及其成岩成矿作用[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6-45.
|
[5] | 李培忠 于津生.黑龙江碾子山晶洞碱性花岗岩岩体年龄及其意义[J].地球化学,1993,(4):389-398,.
|
[6] | 地矿部南岭项目花岗岩专题组.南岭花岗岩地质及其成因和成矿作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471.
|
[7] | 黄蕴慧 杜绍华 等.香花岭岩石矿床与矿物[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97-102.
|
[8] | 张玉泉 谢应雯 等.横断山区花岗岩类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30-47.
|
[9] | 袁忠信 施泽民 等.四川冕宁牦牛坪稀土矿床[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121-122.
|
[10] | 喻学惠.陕西华阳川碳酸岩地质学和岩石学特征及其成因初探[J].地球科学,1992,17(2):151-158.
|
[11] | 袁海华 张云湘 等.攀西裂谷岩浆岩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初步研究.中国攀西裂谷文集(1)[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241-257.
|
[12] | 吴永乐 梅勇文 等.西华山钨矿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
[13] | 陈西京.深处岩浆分异与某地花岗伟晶岩的形成[J].地球化学,1976,3:214-229.
|
[14] | 储同庆 王鹤年 等.鲁中地区碳酸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J].南京大学学报,1992,4(1):10-17.
|
[15] | 黄典豪 王义昌 等.陕西黄龙铺钼矿床成因类型及铼分布特点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41-42.
|
[16] | 李培忠 于津生.黑龙江碾子山晶洞碱性花岗岩年龄及地质意义[J].地球化学,1993(4):389-398.
|
[17] | 林传仙 中国矿床编委会.中国稀有稀土矿床.中国矿床[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296-299.
|
[18] | 杨忠杰.生铁岭独居石型稀土矿床地质特征[J].辽宁区域地质,1979(4):16-26.
|
[19] | 袁忠信 徐光宪.稀土矿床.稀土(上)[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232-246.
|
[20] | 张宏良 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矿产地质研究所及矿床地质研究所.邓阜仙复式花岗岩体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成矿作用的研究.南岭地质矿产文集第二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123-140.
|
[21] | 更多...
|
[22] | 张敏 袁忠信.内蒙“801”稀有元素碱性花岗岩氧同位素地球化学[J].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所刊,1988,1:139-146.
|
[23] | Yuan Z X,地质学报,1998年,72卷,4期,363页
|
[24] | 白鸽,白云鄂博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论证,1996年,68页
|
[25] | 张玉泉,横断山区花岗岩类地球化学,1995年,30页
|
[26] | 袁忠信,四川冕宁牦牛坪稀土矿床,1995年,39页
|
[27] | 袁忠信,稀土.上,1995年,232页
|
[28] | 林传仙,中国矿床,1994年,296页
|
[29] | Yuan Z X,Appl Geochem,1992年,77卷,429页
|
[30] | 喻学惠,地球科学,1992年,17卷,2期,151页
|
[31] | 储同庆,南京大学学报,1992年,4卷,1期,10页
|
[32] | 地矿部南岭项目花岗岩专题组,南岭花岗岩地质及其成因和成矿作用,1989年,335页
|
[33] | 张敏,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所刊,1988年,1卷,139页
|
[34] | 袁忠信,江西灵山花岗岩地质特征及其成岩成矿作用,1988年,46页
|
[35] | 黄蕴慧,香花岭岩石矿床与矿物,1988年,4页
|
[36] | 吴永乐,西华山钨矿地质,1987年,45页
|
[37] | 邹天人,矿床地质,1986年,5卷,4期,34页
|
[38] | 张宏良,南岭地质矿产文集.2,1986年,123页
|
[39] | 仇年铭,福建省南平伟晶岩田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报告,1985年
|
[40] | 黄典豪,陕西黄龙铺钼矿床成因类型及铼分布特点研究,1985年,41页
|
[41] | 袁海华,中国攀西裂谷文集,1985年,241页
|
[42] | 唐国凡,四川康定县甲基卡花岗伟晶岩锂矿床地质研究报告,1984年
|
[43] | 黄汲清,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1980年,29页
|
[44] | 杨忠杰,辽宁区域地质,1979年,4期,16页
|
[45] | 陈西京,地球化学,1976年,3卷,2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