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崤山地区拆离滑脱构造控矿模式及其找矿意义
Keywords: 金矿,拆离滑脱构造,豫西,崤山
Abstract:
崤山与其毗邻的小秦岭、熊耳山同属华北地块南缘华熊复合地体的一部分,金矿成矿条件相似。但是,与其西邻的小秦岭相比,崤山金矿找矿工作始终未获重大突破,目前仅发现中型金矿床1处。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金矿控矿构造体系研究不够深入。本文研究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对崤山地区金矿控矿构造体系的实地调查、解析,建立金矿控矿构造体系模式,研究金矿矿化富集与控矿构造体系间的空间关系,寻求金矿找矿重大突破的方向。研究表明,燕山期环崤山拆离滑脱构造体系为区内金矿控矿构造体系,环崤山主拆离滑脱构造带为区内主要的控矿、储矿构造,金矿找矿工作重点应围绕环崤山主拆离滑脱构造带开展。
References
[1] | 陈衍景 富士谷.豫西金矿成矿规律[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1-234.
|
[2] | 石铨曾 秦国群.豫西后造山阶段的剥离伸展构造与金矿化[J].河南地质,1993,11(1):28-36,.
|
[3] | 胡正国 钱壮志.小秦岭地质构造新认识[J].地质论评,1994,40(4):289-295,.
|
[4] | 曹高社 赵太平.豫西后造山阶段存在变质核杂岩吗?[J].地质论评,1997,43(4):365-372,.
|
[5] | 单文琅 宋鸿林 等.构造变质形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实践[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17-29.
|
[6] | 傅昭仁 李德威 等.变质核杂岩及剥离断层的控矿解析[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6-13.
|
[7] | 栾世伟,小秦岭地区深部金矿化特征及评价,1991年,4页
|
[8] | 钟增球,地质学报,1990年,64卷,2期,300页
|
[9] | 钟增球 游振东.豫西秦岭造山带核部韧性剪切带岩石学研究[J].地质学报,1990,64(2):121-130,T001.
|
[10] | 华仁民 毛景文.试论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J].矿床地质,1999,18(4):300-308,.
|
[11] | 毛景文 华仁民.浅议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J].矿床地质,1999,18(4):291-299,.
|
[12] | 邓晋福 莫宣学.中国东部燕山期岩石圈—软流圈系统大灾变与成矿环境[J].矿床地质,1999,18(4):309-315,.
|
[13] | 华仁民 毛景文.试论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与大型矿集区[J].矿床地质,1999,18(4):300-380.
|
[14] | 栾世伟 陈尚迪 等.小秦岭地区深部矿化特征及评价[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4-28.
|
[15] | 秦国群 地质矿产部秦巴项目办公室.华北陆台南缘崤山台穹区“不整合”型金矿富集规律初探.秦巴金矿论文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69-82.
|
[16] | 徐启东 杨发城.豫西小秦岭金矿区的一组^40Ar/^39Ar定年数据[J].地质论评,1998,44(3):323-327,.
|
[17] | 朱嘉伟 张天义.豫西崤山地区金矿成矿年龄的测定及其意义[J].地质论评,1999,45(4):418-422,.
|
[18] | 朱嘉伟,河南省陕县虎头流金矿综合异常查证报告,1996年
|
[19] | 俞积贤,崤山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95年
|
[20] | 石铨曾,河南地质,1993年,11卷,1期,1页
|
[21] | 秦国群,秦巴金矿论文集,1993年,69页
|
[22] | 傅昭仁,变质核杂岩及剥离断层的控矿解析,1992年,6页
|
[23] | 更多...
|
[24] | 陈衍景,豫西金矿成矿规律,1992年,147页
|
[25] | 单文琅,构造变质形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实践,1991年,17页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