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华芹 谢才富.新疆北部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年代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264.
|
[2] | 程裕淇.再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83,第6号:.
|
[3] | 程裕淇 陈毓川 等.初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79(1):.
|
[4] | 王增润 吴延之.滇西澜沧裂谷成矿作用兼论老厂大型铜铅银矿床成因[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2,1(4):207-215,.
|
[5] | 张秋生 杨振升 等.辽东半岛早期地壳与矿床[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218-331.
|
[6] | 杨应选 仇定茂 等.西昌-滇中前寒武系层控铜矿[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91-299.
|
[7] | 芮宗瑶 施林道 等.华北陆块北缘及邻区有色金属矿床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110-139.
|
[8] | 陈德潜 赵平.论小坝梁铜矿床的海底火山热液成因[J].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5,(2):190-203,.
|
[9] | 蒋心明 丛桂新.白银厂中部成矿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地质找矿论丛,1986,1(3):68-76.
|
[10] | 李应运 桑宝梁 等.皖东张八岭细碧角斑岩系若干特征[J].地质论评,1990,26(5):397-404.
|
[11] | 更多...
|
[12] | 李兆龙 陈爱民 等.中条地区胡家峪-篦子沟型铜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找矿论丛,1986,1(2):46-53.
|
[13] | 罗传治.陈家庙铁铜矿床成矿模式探讨[J].地质与勘探,1989,25(9):12-16,45.
|
[14] | 缪远兴.内蒙古东升庙铅锌硫矿床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化学,1992,20(4):375-382.
|
[15] | 莫宣学 路凤香 等.三江地区特提斯火山作用与成矿[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251.
|
[16] | 钱锦和 沈远仁.云南大红山火山岩铁铜矿[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235.
|
[17] | 阙梅英.云南鹅头厂铁矿床主要铁矿物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J].矿物岩石,1984,4(1):17-23.
|
[18] | 冉崇英.康滇地轴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沉积环境与成岩成矿作用[J].地球化学,1981,9(2):114-119.
|
[19] | 宋峰 王铭生.东秦岭二郎坪群蛇绿岩中的火山成因硫化物矿床[J].中国区域地质,1999,18(1):80-85,.
|
[20] | 宋叔和.甘陕境内秦祁地轴两侧古生代断陷地槽海相火山活动与多金属成矿的探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所刊(第2号)[M].,1982.1-11.
|
[21] | 孙燕 李承德.四川拉拉铜矿床成矿机制研究[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0,17(4):1-9,.
|
[22] | 王登红.新疆阿舍勒铜矿区火山岩与成矿[J].地质科学,1996,31(2):163-169,.
|
[23] | 王茵 黄锐华.内蒙六一块状硫化物矿床基本地质特征[J].矿产与地质,1987,1(4):26-32.
|
[24] | 王执均 赵筱福.西裘铜矿矿床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地质与勘探,1980,16(2):19-24.
|
[25] | 邬介人.青海锡铁山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J].矿床地质,1985,4(2):1-12.
|
[26] | 肖渊甫 孙燕.拉拉铜矿床含矿岩系岩石学特征及其变质原岩[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2,19(2):41-49,.
|
[27] | 阎鹏仁.清原地区太古代绿岩带铜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标志[J].地质与勘探,1986,22(6):56-60.
|
[28] | 叶庆同 石桂华 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地区铅锌矿床成矿特征和成矿系列[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61.
|
[29] | 张建中 冯秉寰 等.新疆阿勒泰阿巴宫-蒙库海相火山岩与铁矿的成生关系及地质特征.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第20号[M].,1987.89-180.
|
[30] | 章午生.德尔尼铜矿[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1.113.
|
[31] | 赵绳武.前震旦系碧口群层控黄铁矿型铜金矿的一些基本特征[J].地质与勘探,1989,(5):24-28,.
|
[32] | 真允庆 姚长富.中条山区裂谷型层状铜矿床[J].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92,12(1):30-40,.
|
[33] | 王登红.新疆阿舍勒铜矿区双峰式火山岩与成矿背景的初步研究[J].地质论评,1996,42(1):45-53,.
|
[34] | 郑庆年.一个海底基性火山喷流成因的银锑矿床地质特征[J].矿床地质,1996,15(3):238-248,.
|
[35] | 缪远兴 冉崇英.内蒙古东升庙铅锌硫矿床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J].地球化学,1992,(4):375-382,.
|
[36] | 李华芹,新疆北部有色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年代学,1998年,264页
|
[37] | 陈毓川,矿床成矿系列地学前缘,1994年,3期,90页
|
[38] | 芮宗瑶,华北陆块北缘及邻区有色金属矿床地质,1994年,576页
|
[39] | 莫宣学,三江地区特提斯火山作用与成矿,1993年,251页
|
[40] | 高质彬,地质与勘探,1982年,18卷,2期,9页
|
[41] | 陈毓川 裴荣富.南岭地区与中生代花岗岩类有关的有色及稀有金属矿床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1-508.
|
[42] | 陈文森.白银厂黄铁矿型矿床成因模式探讨[J].地质与勘探,1985,21(1):15-20.
|
[43] | 陈毓川 朱裕生.中国矿床成矿模式[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367.
|
[44] | 陈毓川.矿床成矿系列[J].地学前缘,1994(3):90-94.
|
[45] | 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研究所.铁铜矿产专辑(第七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77.47-69.
|
[46] | 冯本智 杨天齐 等.陕西南秦岭鱼硐子式含铁建造特征及其中磁铁石英岩成因的初步研究[J].地质论评,1980,26(5):405-413.
|
[47] | 冯建良.论海南石碌铁矿成因[J].地质与勘探,1980,16(12):21-28.
|
[48] | 高质彬.槽子沟铜铅锌矿床成矿条件及找矿[J].地质与勘探,1982,18(2):9-13.
|
[49] | 胡剑辉 孙星红.可可塔勒铅锌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研究[J].矿产与地质,1994,8(5):355-362,.
|
[50] | 黄有年.浙江西裘含铜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及成矿模式[J].地质找矿论丛,1992,7(3):22-34,.
|
[51] | 袁见齐 朱上庆 等.矿床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44-49.
|
[52] | 任秉琛,祁连山东段块状硫化物矿床区域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科研报告,1992年
|
[53] | 叶庆同,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地区铅锌矿床成矿特征和成矿系列,1991年,161页
|
[54] | 陈毓川,中国矿床成矿模式,1991年,367页
|
[55] | 李应运,地质论评,1990年,26卷,5期,397页
|
[56] | 钱锦和,云南大红山火山岩铁铜矿,1990年,235页
|
[57] | 陈毓川,南岭地区与中生代花岗岩类有关的有色及稀有金属矿床地质,1989年,505页
|
[58] | 张秋生,辽东半岛早期地壳与矿床,1988年,573页
|
[59] | 杨应选,西昌-滇中前寒武系层控铜矿,1988年,148页
|
[60] | 王茵,矿产与地质,1987年,1卷,4期,26页
|
[61] | 张建中,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987年,20卷,89页
|
[62] | 阎鹏仁,地质与勘探,1986年,22卷,6期,56页
|
[63] | 蒋心明,地质找矿论丛,1986年,1卷,3期,68页
|
[64] | 李兆龙,地质找矿论丛,1986年,1卷,2期,46页
|
[65] | 陈文森,地质与勘探,1985年,21卷,1期,15页
|
[66] | 邬介人,矿床地质,1985年,4卷,2期,1页
|
[67] | 袁见齐,矿床地质学,1985年,44页
|
[68] | 阙梅英,矿物岩石,1984年,4卷,1期,17页
|
[69] | 程裕淇,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83年,5卷,6期,1页
|
[70] | 宋叔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所刊,1982年,2卷,1页
|
[71] | 冉崇英,地球化学,1981年,9卷,2期,114页
|
[72] | 章午生,德尔尼铜矿,1981年,113页
|
[73] | 冯本智,地质论评,1980年,26卷,5期,405页
|
[74] | 冯建良,地质与勘探,1980年,16卷,12期,21页
|
[75] | 王执均,地质与勘探,1980年,16卷,2期,19页
|
[76] | 程裕淇,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79年,1卷,1期,32页
|
[77] | 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所,铁铜矿产专辑.7,1977年,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