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西藏甲玛斑岩矿床裂隙系统的初步研究及意义
Keywords: 地质学 ,甲玛斑岩矿床 ,裂隙系统 ,铜钼矿化 ,角岩 ,西藏
Abstract: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成矿带内中东段找到的超大型斑岩矿床之一。根据甲玛矿区165个钻孔角岩中裂隙的统计结果,从平面上和垂向上研究甲玛斑岩矿床裂隙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上覆围岩金属矿化强度之间的关系,认为整个矿区破裂裂隙疏密分布趋势明显,裂隙高密度区位于ZK1616—ZK3216一带,平均裂隙率达40条/m以上,最高可达82条/m;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发散,裂隙率逐渐降低。而上覆围岩(角岩)中的铜钼矿化强度同裂隙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平面上裂隙高密度区对应的Cu品位值为0.2%~0.47%,对应的Mo品位值为0.03%~0.10%;垂向上裂隙发育程度与铜钼矿化同样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即裂隙越发育,对应的金属矿化越好,且在角岩中具"上铜下钼"的矿化分带现象。此外,根据对矿区裂隙成因的初步讨论,提出了甲玛斑岩矿床裂隙系统的演化模式,并结合16号勘探线上裂隙产状变化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确定了甲玛深部隐伏斑岩体的位置。
References
[1] 杜光树, 姚 鹏, 潘凤雏, 粟登奎, 李文彬, 宁英毅. 1998. 喷流成因矽卡岩与成矿——以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为例[M]. 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 123-132.
[2] 李金高, 王全海, 郑明华, 周祖翼, 胡晓强, 姚 鹏, 刘鸿飞, 杨成玉. 2001. 西藏Sedex型矿床赋矿盆地性质对成矿元素的制约作用[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1(4): 12-20.
[3] 潘凤雏, 邓 军, 姚 鹏, 王庆飞, 刘玉祥. 2002. 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矽卡岩的喷流成因[J]. 现代地质, 16(4): 360-364.
[4] 彭惠娟, 汪雄武, Müller Axel, 秦志鹏, 侯 林, 周 云. 2011.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区成矿斑岩的岩浆混合作用:石英及长石斑晶新证据[J]. 矿床地质, 30(2): 249-265.
[5] 芮宗瑶, 黄崇轲, 齐国明, 徐 珏, 张洪涛. 1984. 中国斑岩铜钼矿床[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350.
[6] 唐菊兴, 王登红, 汪雄武, 钟康惠, 应立娟, 郑文宝, 黎枫佶, 郭 娜, 秦志鹏, 姚晓峰, 李 磊, 王 友, 唐晓倩. 2010.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矿床模型[J]. 地球学报, 31(4): 495-506.
[7] 唐菊兴, 邓世林, 郑文宝, 应立娟, 汪雄武, 钟康惠, 秦志鹏, 丁 枫, 黎枫佶, 唐晓倩, 钟裕峰, 彭惠娟. 2011. 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勘查模型[J]. 矿床地质, 30(2): 179-196.
[8] 王登红, 唐菊兴, 应立娟, 陈郑辉, 许建祥, 张家菁, 李水如, 曾载淋. 2010. "五层楼+地下室"找矿模型的适用性及其对深部找矿的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40(4): 733-738.
[9] 王全海, 王保生, 李金高, 姚 鹏, 李 志, 周祖翼, 程力军, 刘鸿飞. 2002. 西藏冈底斯岛弧及其铜多金属矿带的基本特征与远景评估[J]. 地质通报, 21(1): 36-40.
[10] 王之田, 秦克章, 张守林. 1994. 大型铜矿地质与找矿[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1] 肖 波, 李光明, 秦克章, 李金祥, 赵俊兴, 刘小兵, 夏代祥, 吴兴炳, 彭震威. 2008. 冈底斯驱龙斑岩铜钼矿床的岩浆侵位中心和矿化中心: 破裂裂隙和矿化强度证据[J]. 矿床地质, 27(2): 200-208.
[12] 姚 鹏, 李金高, 顾雪祥, 郑明华, 陈建坤. 2006. 从REE和硅同位素特征探讨西藏甲马矿床层状矽卡岩成因[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5(4): 306-312.
[13] 应立娟, 唐菊兴, 王登红, 畅哲生, 屈文俊, 郑文宝. 2009.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矽卡岩中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及其成矿意义[J]. 岩矿测试, 28(3): 265-268.
[14] 应立娟, 王登红, 唐菊兴, 王 焕, 陈振宇, 郑文宝, 黎枫佶. 2010.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铋矿物及其与铜矿化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40(4): 801-809.
[15] 郑文宝, 陈毓川, 唐菊兴, 畅哲生, 汪雄武, 应立娟, 黎枫佶, 王 焕, 唐晓倩. 2011. 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矿区筒状矿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矿床地质, 30(2):207-218.
[16] 郑文宝, 唐菊兴, 汪雄武, 王 焕, 应立娟, 林 彬, 唐晓倩. 2012.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金成矿作用浅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待刊.
[17] 周 云, 汪雄武, 唐菊兴, 秦志鹏, 彭惠娟, 李爱国, 杨 科, 王 华, 李 炯, 张继超. 2011.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J]. 矿床地质, 30(2): 231-248.
[18] Burnham C W. 1979. Magmas and hydrothermal fluids[A]. In: Barnes H L, ed. Geochemistry of hydrothermal ore deposits[C] 2n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71-136.
[19] Titley S R. 1986. Evolution of fractures and alteration in the Siderite Esperanza hydrothermal system, Pima Country, Arizona[J]. Econ.Geol., 81(2): 343~37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