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矿床地质  2012 

赣南大富足花岗岩体西部铀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

Keywords: 地质学,花岗岩体,铀矿产地,成矿作用,成矿条件,远景地段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赣南大富足花岗岩体位于南岭构造带北部,与武夷山构造带南段交汇处,为印支-燕山期复式花岗岩岩体。岩体西部的河草坑铀矿田是中国重要的铀矿田之一。大富足花岗岩基由小富足、上寮、赤泥、富城、草桃背5个岩体组成,均为富硅、贫铁镁、铝过饱和的钙碱性花岗岩,具有较高的铀背景值。岩体西部边缘有一长10km、宽1km的紫色蚀变带,其下为绿色蚀变带,铀矿体赋存于紫色带底部与绿色带界面上下。铀矿经过了花岗岩成矿阶段、火山岩成矿阶段和淋积叠加成矿阶段。文章通过分析基底地层、岩体特征、构造、区域蚀变及铀矿化控制因素等,总结了该区"铀源丰富、热源充足、构造发育、蚀变强烈、剥蚀适中"等5个有利铀成矿条件,在此基础上确定半岭及大坪山2处为最有远景的地段,分别位于岩体西部火山机构附近铀矿隐伏区及北部地堑区。

References

[1]  张万良. 2007a. 华南红盆与铀矿保存[J]. 矿产与地质,21(2): 118-121.
[2]  张万良. 2007b. 赣南大富足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判别[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0(1): 98-107.
[3]  张运涛, 张小平, 倪修义. 2010. 赣南火山岩型铀矿分布规律及找矿前景[J]. 铀矿地质,26(1): 35-40.
[4]  更多...
[5]  张运涛, 裴荣富, 张小平, 倪修义, 王启滨, 汤国平, 陈永飞. 2012. 赣南花岗岩型铀矿分布规律及其找矿前景[J]. 铀矿地质,28(1): 35-41.
[6]  蔡煜琦, 陈祖伊, 施祖海, 封全宏, 陈跃辉. 1997. 会昌浅层次热隆伸展构造与铀成矿[J]. 铀矿地质,13(5): 257-263.
[7]  付湘. 2002. 江西省5大铀矿田深部构造环境定位分析[J]. 铀矿地质,18(1): 56-6 1.
[8]  胡瑞忠, 毕献武, 苏文超. 2004. 华南白垩-第三纪地壳拉张与铀成矿的关系[J]. 地学前缘,11(1): 153-160.
[9]  华仁民. 2005. 南岭中生代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成岩-成矿的时间差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论评,51(6): 633-636.
[10]  黄斌, 吴建明, 邓志平. 2009. 草桃背铀矿床火山口地段控矿因素研究及探矿方向[A]. 见:李冠兴,等. 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一卷)[C]. 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2009.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670-676.
[11]  江西省地质矿产局. 1984. 江西省区域地质志[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698-705.
[12]  李子颖, 黄志章, 李秀珍, 林锦荣. 2004. 华南铀成矿区域特征标志[J]. 世界核地质科学,21(1): 1-4.
[13]  李子颖. 2006. 华南热点铀成矿作用[J]. 铀矿地质,22(2): 65-69.
[14]  凌洪飞. 2011. 论花岗岩型铀矿床热液来源[J]. 地质论评,57(2): 193-206.
[15]  毛孟才, 王圣祥, 李梅, 赵军红, 付湘. 2003. 江西火山岩型铀矿成矿特征及找矿前景[J]. 资源调查与环境,24(2): 96-100.
[16]  王定生, 李文君. 1995. 华南东部中新生代火山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勘查模式及找矿远景 [J]. 铀矿地质,11(3): 140-146.
[17]  王凤岗, 范洪海, 何德宝, 顾大钊. 2009. 赣南河草坑铀矿田蚀变特征[J]. 铀矿地质,25(3): 150-158.
[18]  巫建华, 周维勋, 章邦桐. 2000. 赣南-粤北晚中生代火山岩系划分和时代讨论[J]. 地质论评,46(4): 362-370.
[19]  巫建华, 刘帅, 余达淦, 章邦桐. 2005. 地幔流体与铀成矿模式[J]. 铀矿地质,21 (4): 196-203.
[20]  于津海, 王丽娟, 王孝磊, 邱检生, 赵蕾. 2007. 赣东南富城杂岩体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J]. 岩石学报,23(6): 1441-1456.
[21]  章邦桐, 饶冰, 陈培荣, 孔兴功. 2001. 论长英质隐爆角砾岩的气热流体溶浸成矿机制 ——以赣南6722矿床为例[J]. 矿床地质,20(2): 129-136.
[22]  章邦桐, 陈培荣, 陈迪云, 孔兴功. 2002. 再论长英质隐爆角砾岩的气热流体溶浸成矿机制 ——隐爆角砾岩型铀矿床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J]. 矿床地质,21(3): 256-263.
[23]  周新民,陈培荣,徐夕生,刘昌实,沈渭洲,舒良树,汪相,于津海,邱检生,朱金初, 华仁民,孙涛. 2006. 南岭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成因与岩石圈动力学演化[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1-691.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