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新疆511铀矿床7号采区U-Se-Re-Mo等元素分布特点
Keywords: 地球化学,Re,Se,Mo,U,7号采区,511铀矿床,新疆
Abstract:
Re、Se是中国急需的紧缺矿种,对国家的资源战略与环境安全保障具有重要影响。新疆伊犁盆地511矿床在开采铀的过程中,发现了Re、Se和Mo等元素存在富集的现象。文章以511矿床7号采区为例,采取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分析测试及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以探求Re、Se、Mo等元素的分布特点及其与U元素富集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Re和Se在空间上与砂岩铀矿体密切共生,说明在511矿床中矿源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7号采区内的层间氧化作用促使Re和Se富集成矿,证实了511铀矿床中与U密切相关的Se、Re等元素具有线状分布的特点。
References
[1] | 程挺宇,熊 宁,彭楷元,杨海兵,殷晶川. 2009. 铼及铼合金的应用现状及制造技术[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38(2):373-376.
|
[2] | 顾雪祥,王 乾,付绍洪,唐菊兴. 2004. 分散元素超常富集的资源与环境效应: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3(1):15-21.
|
[3] | 刘英俊, 曹励明, 李兆鳞, 王鹤年, 储同庆, 张景荣. 1986. 元素地球化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372-421.
|
[4] | 刘 辉,巨建辉,张军良,崔 顺,夏明星. 2011. 钼合金的强韧化与发展趋势[J]. 中国钼业,35(2):26-28.
|
[5] | 秦明宽. 1997. 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成因及定位模式[D]. (博士学位论文).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6] | 秦明宽,赵瑞全. 1997. 512铀矿床Re的地球化学及其研究意义[J]. 铀矿地质,13(5):273-278.
|
[7] | 谈成龙. 2004.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中铼的地球化学行为及找矿意义探讨[J]. 铀矿地质,20(5):299-305.
|
[8] | 涂光炽. 1994. 分散元素可独立成矿——一个有待开拓深化的新矿床领域[A]. 见: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新进展[C]. 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234页.
|
[9] | 涂光炽,高振敏. 2003. 分散元素成矿机制研究获重大进展[J]. 中国科学院院刊,5:358-360.
|
[10] | 涂光炽. 2004. 分散元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机制[M]. 北京:地质出版社. 424页.
|
[11] | 王金平. 2004. 成矿与非成矿层间氧化带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博士论文). 南京大学.
|
[12] | 王晓民. 2011.硒及其化合物的生产、消费和应用前景[J].世界有色金属,(1):28-31.
|
[13] | 王正其,潘家永,曹双林,管太阳,张国玉. 2006. 层间氧化带分散元素铼与硒的超常富集机制探讨——以伊犁盆地扎吉斯坦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为例[J]. 地质论评,52(3):358-362.
|
[14] | 王正其,李子颖,管太阳. 2007. 层间氧化作用: 一种分散元素 (Re、Se) 新的富集成矿机制[J]. 铀矿地质,23(6):328-334.
|
[15] | 张 乾,刘玉平,叶 霖,邵树勋. 2008. 分散元素成矿专属性探讨[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7(5):247-253.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