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西藏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研究
Keywords: 地质学 ,地质特征 ,锌多金属矿 ,银的赋存状态 ,扎西康 ,西藏
Abstract:
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板片的"金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研究显示,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产于近南北向的张性断裂中。热液成矿作用主要可划分为早、晚2个成矿阶段,7个成矿亚阶段,早期以铅锌矿化为主,晚期以锑(铅)矿化为主。岩矿石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扎西康矿床矿石种类繁多,矿物组合和成矿元素均呈现明显的分带现象,由深至浅(W→E)为含锡(铁)闪锌矿+铁锰碳酸盐+少量方铅矿+少量黄铜矿(深部)→(铁)闪锌矿+铁锰碳酸盐+少量方铅矿+黄铁矿+毒砂+少量银黝铜矿+少量石英(中深部)→方铅矿+闪锌矿+脆硫锑铅矿+铁锰碳酸盐+硫锑铅矿+少量银黝铜矿+石英(中部)→辉锑矿+方铅矿+少量闪锌矿+石英+少量铁锰碳酸盐(浅部),对应的元素分带为Zn(Pb+Ag+Cu+Sn)→Zn(Pb+Ag)→Zn+Pb(Sb+Ag)→Pb+Sb+Ag+Zn。矿区银矿化主要集中在Ⅴ号矿体ZK2703-ZK2302、ZK1502-ZK1105和ZK806三个区域,与铅锑矿化关系密切。矿石中银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独立银矿物相对较少。其中,类质同象银主要赋存在方铅矿中,少量赋存在硫锑铅矿、脆硫锑铅矿、毒砂、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中;独立银矿物有少量的银黝铜矿、硫锑铅银矿、银(含银)硫铜锑矿。成矿流体中铅、锌、锑、银的运移和富集沉淀是受体系中温度、压力、浓度、pH值等多种因素综合控制的结果。
References
[1] 胡正华, 唐菊兴, 丁 枫, 郑文宝, 邓世林, 杨 毅, 张 志, 王艺云, 林 彬, 丁 帅. 2011.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富银矿体地质特征、银赋存状态及富集机理研究[J]. 地球学报, 32(6): 669-680.
[2] 李朝阳, 邓海琳, 胡耀国, 朱维光. 2000. 有关银矿床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9(4): 221-222.
[3] 李金高, 王全海, 陈健坤, 姚 鹏, 彭勇明. 2002. 西藏江孜县沙拉岗锑矿床成矿与找矿模式的初步研究[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9(5): 533-538.
[4] 李振清, 侯增谦, 聂凤军, 孟祥金. 2005. 藏南上地壳低速高导层的性质和分布: 来自热水流体活动的证据[J]. 地质学报. 79(1): 68-77.
[5] 卢 燃, 毛景文, 高建京, 苏慧敏, 郑佳浩. 2012. 江西冷水坑矿田下鲍Ag-Pb-Zn矿床地质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研究[J]. 岩石学报, 28(1): 105-121.
[6] 孟祥金, 杨竹森, 戚学祥, 侯增谦, 李振清. 2008. 藏南扎西康锑多金属矿硅-氧-氢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成矿构造控制点的响应[J]. 岩石学报, 24(7): 1649-1655.
[7] 聂凤军, 胡 朋, 江思宏, 李振清, 刘 妍, 周永章. 2005. 藏南地区金和锑矿床(点)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J]. 地质学报, 79(3): 373-385.
[8] 尚林波, 樊文苓, 邓海琳. 2003. 热液中银、铅、锌共生分异的实验研究[J]. 矿物学报, 23(1): 31-36.
[9] 尚林波, 樊文苓, 胡瑞忠, 邓海琳. 2004. 热液中铅-锌-银共生分异的热力学探讨[J]. 矿物学报, 24(1): 81-86.
[10] 唐菊兴, 刘敏院, 郑文宝, 林 彬, 唐晓倩, 许 剑, 杨红章, 冷秋锋, 丁 帅, 宋俊龙, 胡正华, 陈 伟, 王艺云, 徐云峰, 唐 攀, 林 鑫, 杨欢欢, 杨 超. 2012. 西藏自治区隆子县扎西康矿区铅锌多金属矿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R].
[11] 王静纯, 简晓忠. 1996. 银的赋存特征研究[J]. 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 5(2): 89-93.
[12] 王艺云, 唐菊兴, 郑文宝, 林 彬, 冷秋锋, 陈 伟, 丁 帅, 宋俊龙, 徐云峰. 2012. 西藏隆子县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矿石组构研究及成因探讨[J]. 地球学报, 33(4): 681-692.
[13] 杨竹森, 侯增谦, 高 伟, 王海平, 李振清, 孟祥金, 曲晓明. 2006. 藏南拆离系锑金成矿特征与成因模式[J]. 地质学报, 80(9): 1377-1391.
[14] 尹 安. 2001.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地质演化——显生宙亚洲大陆生长[J]. 地球学报, 22(3): 193-230.
[15] 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物质成分鉴定报告. 2010. 西藏华钰矿业股份有限公司[R].
[16] 张刚阳. 2012. 藏南金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模式与找矿前景研究(博士论文)[D]. 导师: 郑有业.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196页.
[17] 张建芳. 2010. 北喜马拉雅扎西康铅锌锑银矿床成因研究(硕士论文)[D]. 导师: 郑有业.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97页.
[18] 郑有业, 刘敏院, 孙 祥, 原恩会, 田立明, 郑海涛, 张刚阳, 张立华. 2012. 西藏扎西康锑多金属矿床类型、发现过程及意义[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37(5): 1003-1014.
[19] 周卫宁. 1994. 中国主要伴(共)生银矿床银的赋存状态研究[J]. 矿产与地质, 42(8): 233-244.
[20] 朱黎宽. 2011. 西藏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研究(硕士论文)[D]. 导师: 顾雪祥.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90页.
[21] 更多...
[22] 朱文凤, 杨国高, 周玉泉, 何建毅, 张少琴. 2010. 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物质组分特征及工艺性质[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30(1): 21-27.
[23] Gammons C H and Barnes H L. 1989. The solubility of Ag2S in near-neutral aqueous sulfide solutions at 25 to 300℃[J].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53(2): 279-290.
[24] Hayashi K,Sugaki A and Kitakaze A. 1990. Solubility of sphalerite in aqueous sulfide solutions at temperatures between 25 and 240℃[J].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54(3): 715-725.
[25] Seward T M. 1976. The stability of chloride complexes of Silver in hydrothermal solutions up to 350℃[J].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40(11): 1329-1341.
[26] Yang Z S, Hou Z Q, Meng X J, Liu Y C, Fei H C, Tian S H, Li Z Q and Gao W. 2009. Post-collosional Sb and Au mineralization related to the South Tibetan detachment system, Himalayan orogen[J]. Ore Geology Reviews, 36: 194-21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