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奥利亚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特征

, PP. 92-96

Keywords: 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特征,种质鉴定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s,ITS)是经常被用作种和种群水平系统研究的分子序列。本文分离了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aureus)、尼罗罗非鱼(O.niloticus)内转录间隔区,包括部分18S序列,ITS1、5.8S、ITS2全序列及部分28S序列。4尾奥利亚罗非鱼的10个克隆序列分析表明,其存在长度不同的a、b两种类型ITS1。a型长为536bp,GC含量为69.96%;b型长为520bp,GC含量为69.04%~69.42%。4尾尼罗罗非鱼的10个克隆序列分析表明,其只存在a型ITS1,长为536~540bp,GC含量为69.42%~70.19%。与b型ITS1相比,a型ITS1在16~31nt有16bp片段(GGCCCGCCTGCGGCGC)的插入。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共20条ITS序列中,5.8S长度均为157bp,GC含量为56.69%~57.96%;ITS2为408bp,GC含量为72.79%~74.26%。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ITS区序列相似性高达98.2%,表明这两种罗非鱼亲缘关系很近。此外,本文对14尾奥利亚罗非鱼、15尾尼罗罗非鱼以及15尾奥尼罗非鱼[O.aureus(♂)×O.niloticus(♀)]ITS1的扩增结果显示,奥利亚罗非鱼均有a、b两种类型ITS1;15尾尼罗罗非鱼中1尾为a、b两类型ITS1,14尾为a型ITS1;15尾奥尼罗非鱼中则有6尾具有a、b两类型ITS1,9尾为单一的a型ITS1。分析表明,奥利亚罗非鱼在ITS1这个位点一致性高,但尼罗罗非鱼中有1尾混杂了奥利亚罗非鱼的基因,同时也说明分子生物学手段应用于种质鉴定比形态学手段更为精确。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