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灵长类社会行为的生态选择

, PP. 137-145

Keywords: 繁殖时间-能量预算,广义自然选择,社会行为,生态选择,雄-婴照料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因为“乱交”和父子关系模糊,北非猕猴(Macacasylvanus)的高强度雄-婴照料(IMC)超越了性/亲选择理论的作用范围,而使行为灵长类学界陷入理论困境。我们发现藏猕猴(M.thibetana)雄性交配机会是等级和年龄依赖的,因而父-子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北非猕猴,但二者有相似的IMC和贫乏生境(高纬度、高海拔和少果实),昭示了行为-生境的逻辑联系。峨眉山藏猕猴除秋季有猕猴属动物喜食的果实和竹笋供应外,其他季节不得不以树叶和青草薄壁细胞中少量的单糖为能源。有趣的是,它们的断奶(婴幼儿生存的瓶颈)期起点和交配也集中在秋季;其代价是半数婴儿要出生在隆冬时节。由此引出的冬季能耗增加(维持体温和妊娠、哺乳)与食物匮乏的矛盾,则以越冬前储能(脂肪)、越冬后期消耗身体结构材料的方式解决。这表现为成年体重在秋末升至年周期波动的峰值,冬末降至谷点;以平均值14.1(F)和18.3kg(M)为基准,则波动幅度为±19%(F)和±7%(M)。其中,冬末高达2.7倍的两性失重比给出了二者繁殖投资差异的近似测度,也昭示了雄性对雌性“雪中送炭”或IMC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如此,IMC与贫乏生境的逻辑联系获得了必要的生理学支持,“能源环境参与规范社会行为”说有了立足点。因单配制种类中仅合趾猿有相似的行为-生境特征,这一法则对所有旧大陆灵长类似有普适性。显然,IMC具有“生存合作”的性质。把它和达尔文的“生存斗争”——食物竞争和反天敌捕食学说结合,则可形成结构完整的“生态选择”概念。社会生态学和应用心理学因生态选择概念的导入而有了汇合点;这汇合为处理人类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进而,为理顺灵长类行为进化文献中的叙事逻辑混乱,提出了兼容生态、性和亲三种选择的“广义自然选择”学说,并达到了预期效果。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