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学研究 2001
雄性麋鹿的吼叫行为、序位等级与成功繁殖, PP. 449-453 Abstract: 为探讨雄性麋鹿(Elaphurusdavidianus)的吼叫行为与序位等级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成功繁殖中的作用。2000年-8月,在北京麋鹿苑选定12头成体雄鹿,用目标取样法观察记录每头鹿的吼叫、圈群和交配行为的发生频次。用有效比值[被雌鹿接受的频次/雄鹿圈群(或交配)的总频次]来衡量鹿圈群行为(或交配行为)的有效性。依据雄鹿在发情期的表现状态,把雄鹿归为3类:占有雌鹿群的“群主”(4头)、未占有雌鹿群而挑战“群主”的“挑战者”(5头)和远离繁殖群的单身汉”(3头)。不同序位等级雄鹿的吼叫频次、圈群(或交)行为频次、圈群行为(或交配行为)的有效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吼叫行为的分析表明:“群主”的吼叫频次最,“单身汉”吼叫频次最低。“群主”的有效值最高,“单汉”的有效值最低。据此认为雄性麋鹿的吼叫行为与其序位等级密切相关,而序位等级又决定了雄鹿参与繁殖的机会。因此,还记录到占群雄鹿的警戒吼叫,这是对Wemmeretal(1983)警戒吼叫行为仅见于雌鹿的观察结果的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