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学研究 2008
活体和施肥管理体系下锦鲤池塘产量、水质及细菌学参数(英文)DOI: 10.3724/SP.J.1141.2008.02165, PP. 165-173 Keywords: 锦鲤池塘,鲤鱼.,管理,生长,水质,细菌学 Abstract: 为探讨在观赏池塘中的投放浮游动物以及直接投放动物粪便对锦鲤(CyprinuscarpioL.)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在池塘中进行了为期11周的实验。实验按如下四种管理系统进行处理:1.给幼体锦鲤投喂浮游动物饲料(LF组);2.直接投放家禽粪便(PM组);3.直接投放牛粪(CD组);4.不投放任何食物,仅进行常规管理(C组)。每组实验重复三次。同时检测非自养细菌及致病微生物(如:Aeromonassp.和Pseudomonassp.)的生长状况,以此了解池塘的管理状况。在LF组中,其水体含氧量较高,与其它组相比具显著差异(P<0.05)。而PM、CD组与LF、C组比较,在PO4–P,NH4–N,NO3–N,NO2–N的关系,导电率、碱度以及生化需氧量等较高,且差异显著(P<0.05),在池塘底部淤泥中的总氮量及有机碳百分率方面PM、CD与LF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PM与CD组与其它组相比在池塘中的非自养细菌(Aeromonassp.和Pseudomonassp.)的繁殖率较高,皆具显著差异P<0.05)。LF组中锦鲤的体重增长率较其它组高(P<0.05)。锦鲤幼体在C及LF组中的成活率分别为:67.21%和90.11%。结果提示:提高锦鲤幼体的存活率及其产量可通过对水质的管理(即保持优良水质)及提高池塘中浮游生物丰富度加以获得。值得注意的是:LF组中非自养细菌(Aeromonassp.与Pseudomonassp.)比率的过低将导致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