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水磷互作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苗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DOI: 10.3969/j.issn.1000-9841.2007.06.013, PP. 873-878
Keywords: 大豆,水分胁迫,磷营养,基因型
Abstract:
以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黑河27、黑河29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在控制水磷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积累、保护酶活性(SOD、POD)、水分状况以及根系活力等差异。结果表明,在磷和水分供应充足的情况下,2个基因型大豆生理活性表现极强。低磷和干旱胁迫下,黑河27以较高的根系活力、SOD和POD酶的生理活性,大幅度降低细胞膜透性来抑制和减少低磷和干旱胁迫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磷素营养和水分利用效率,而黑河29主要通过增加根系面积等形态变化来适应低磷和干旱胁迫,这就决定其适应在供磷充分条件下生长。磷高效基因型改善了大豆体内水分状况,提高了大豆的耐旱能力。
References
[1] | [1]刘建中,李振声,李继云.利用植物自身潜力提高土壤中磷的生物有效性[J].生态农业研究,1994,2(1):16-23.
|
[2] | 李继云,刘秀娣,李振声,等.有效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的作物育种新技术研究[J].中国科学(B辑),1995,21(1):41-48.
|
[3] | 王美丽,严小龙.大豆根形态和根分泌物特性与磷效率[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2(3):1-3.
|
[4] | 严小龙,廖红,戈振扬,等.植物根构型特性与磷吸收效率[J].植物学通报,1999,17(6):511-519.
|
[5] | 曹爱琴,严小龙.不同供磷条件下大豆根构型的适应性变化[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1):21-26.
|
[6] | 王应祥,廖红,严小龙.大豆适应低磷胁迫的机理初探[J].大豆科学,2003,22(3):208-212.
|
[7] | 钟鹏,朱占林,李志刚,等.PEG处理对大豆幼苗活力及膜系统修复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3):126-129.
|
[8] | 钟鹏,朱占林,李志刚,等.低磷和干旱胁迫对大豆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153-155.
|
[9] | 张宪政.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25-196.
|
[10] | 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83-86.
|
[11] | 邹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1-173.
|
[12] | 张士功,刘国栋.渗透胁迫和缺磷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1,37(2):12-16.
|
[13] | 汪邓民,王军.磷钙锌对烟草生长、抗逆性保护酶及渗透物的影响[J].土壤,2000,32(1):34-37.
|
[14] | 李虹,张锡梅.不同基因型小麦苗期对低磷和水分胁迫的反应[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1,19(1):72-78.
|
[15] | 张士功,刘国栋.低磷和干旱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初探[J].西北植物学报,2002,22(3):574-578.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