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在大豆籽粒中的分布及其对豆制品加工的影响
DOI: 10.3969/j.issn.1000-9841.2007.04.024 , PP. 578-582
Keywords: 大豆 ,微生物 ,分布 ,腐败
Abstract:
针对豆制品实际加工过程中大豆中微生物洗不掉、除不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采用表面消毒法和减压辅助消毒后大豆中细菌的检出率和细菌总数的测定证明了细菌主要附着于大豆籽粒最外层的柱状细胞以及外皮的气孔内部,而大豆子叶内部未检测到细菌的存在;并参照实际生产中的水洗和脱皮进一步说明了细菌与大豆柱状细胞的结合力较强且加工过程中易产生交叉污染,因此很难通过水洗和脱皮除去,最后通过组织分离培养法从大豆表皮中分离出了可能导致豆制品腐败的微生物并与豆浆中腐败菌进行了形态学方面的观察和比较,确定了原料中携带的造成豆制品腐败的主要微生物为芽孢杆菌。
References
[1] [1]谈志新.我国豆制品安全卫生质量评价[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2,23(4):79.
[2] [2]渡边笃二.豆腐的科学[M].北京: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2006:19,54.
[3] [3]中国标准汇编.GB 2711-2003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4] [4]项琦,万慕麟,周建新.粮油食品微生物学检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23-125.
[5] [5]中国标准汇编.GB 478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256-266.
[6] [6]惠艺.原料奶中芽孢总数、耐热芽孢数的测定[J].中国乳品工业,1998,26(1):36.
[7] [7]方中达.植物研究法(第3版)[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123.
[8] [8]牛天贵.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36-37.
[9] [9]东秀珠,蔡妙英.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05-207.
[10] [10]赵斌,何绍江.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42-43.
[11] [11]Kuklinsky-Sobral,J.Araujo,W.L.Mendes,R.et al.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oybean-associated bacteria and their potential for plant growth promotion[J].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04,6(12):1244-1251.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