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基于分布式认知的工程创新主体创新过程研究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5.002, PP. 449-454

Keywords: 工程创新主体,创新过程,分布式认知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工程创新主体是创新活动的发起者,他是以组织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分布于参与者、工具、环境和文化之中,强调认知的在场性。基于分布式认知的特点将其作为理解工程创新主体实现创新过程的方法论,提出并论证了工程创新主体的分布式认知的可能性,工程创新主体的分布式认知具有创新目的性、组织交互性、全要素性、具身性、情境性等特征。探讨了工程创新主体在工程决策、设计、工程化、实施过程中分布式认知如何展开,从而尝试实现对工程创新发生过程的深入认识。

References

[1]  殷瑞钰,汪应洛,李伯聪,等. 工程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185.
[2]  张冀新. 国家高新区创新主体结构及运行机理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 2013(1):93-97.
[3]  涂振洲,顾新. 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3(9):1381-1390.
[4]  李伯聪. 工程创新:突破壁垒和躲避陷阱[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5]  Cole M, Engestrom Y. A Cultural-historical Approach to Distributed Cognition[M]∥Salomon G. Distributed Cognitions: Psych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Consideration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11-19.
[6]  哈钦斯 E. 荒野中的认知[M]. 于小涵,严密,译.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197.
[7]  Gibson J J. 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rion[M]. London:Lawrence Eribaum, 1986:127.
[8]  Hutchins E. Cognition in the Wild[M]. Cambridge: MIT Press, 1995:.
[9]  何静. 具身认知研究的三种进路[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6):53.
[10]  李伯聪. 关于工程和工程创新的几个理论问题[J]. 北方论丛, 2008(2):105.
[11]  徐长山. 工程十论关于工程的哲学探讨[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23.
[12]  茅以升. 茅以升科技文选[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5:33.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