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区域综合公共安全管理模式及中国综合公共安全管理对策

, PP. 9-16

Keywords: 公共安全,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综合公共安全管理,中国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中国政府将公共安全事件分为4大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众卫生和社会安全。中国的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包括在中央一级成立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以及针对上述4类公共安全问题相应组建的以管理自然灾害为主的国家减灾委员会;以管理事故灾难为主的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以管理公共卫生为主的中国爱卫会和以管理社会治安为主的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在地方政府一级,一般与中央有关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机构相对应,也相应组建了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办公室和上述4类的公共安全管理的委员会。此外,国家出台了各类公共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并针对一些主要的公共安全因素,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定和决定。由此可以认为,中国公共安全的管理体制是“以中央为主,中央与地方政府相互配合”。中国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在灾前、灾中与灾后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至今还没有一个政府部门就某一种公共安全因素承担全部的备灾、应急与恢复和重建任务。国家的公共安全管理战略一直是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2003年SARS事件后,各级政府重视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中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文章提出了区域综合公共安全管理模式,即灾区政府、企业、社区在灾前备灾、灾中应急、灾后恢复与重建的减灾全过程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此模式的指导下,针对中国公共安全管理体制与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进中国各级政府综合公共安全管理的对策:一是加大公共安全信息的及时公开力度,建立国家和地方公共安全信息共享体系;二是建立公共安全管理的纵向、横向与综合协调机制,全面提高各级政府的综合公共安全管理能力;三是从源头上降低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建立发展规划的“风险”评价制度;四是鼓励非政府组织在综合公共安全管理中发挥作用,建立社区综合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五是大力提高减灾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建设区域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示范基地。

References

[1]  李平,李璐.建立科学的公共安全管理体制[EB/OL].http://www.bjzx.gov.cn/bjgc/BJGCTEXT/200512/20051263.hmt.
[2]  史培军.四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1-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Z].200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Z].2006.
[5]  张强.浅谈中国公共安全保障机制的建设问题[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4,7(4):12-16.
[6]  吴绍中.从禽流感想到公共安全管理和公共危机应对[EB/OL].http://law.eastday.com/node2/node22/pjzh/node328/node330/userobject1ai5188.html.
[7]  吴红梅,吴昌红.公众危机意识应得到强化[N].新华日报,2005-11-24(B02).
[8]  Ok ada Norio.Conference Road Map,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INTEGRATED DISA STER RISK MANA GEM ENT(IDRM-2003)[M]. Kyoto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all. Kyoto,JA PAN,3-5 July,2003.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