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研究综述

, PP. 40-46

Keywords: 地震危险性,城市防震减灾规划,震害预测,易损性,地理信息系统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概括总结了过去20多年里国内外在防震减灾领域所做的研究和取得的成果,对地震危险性和建筑结构易损性分析、房屋建筑震害预测以及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防震减灾规划中的应用等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References

[1]  叶清.地震危险性、地震危害性和地震易损性[J].2003,福建地震,19(2):38-40.
[2]  华爱军,魏光兴.胶东及北部沿海地震烈度衰减关系[J].地震学刊,1993,4:26-29.
[3]  李锰,伊力峰.新疆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新认识[J].内陆地震,1995,9(3):271-275.
[4]  魏光兴,华爱军.山东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J].东北地震研究,1991,7(4):66-71.
[5]  石树中,沈建文.上海及临近地区地震烈度衰减规律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3,23(1):50-54.
[6]  胡聿贤.地震工程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
[7]  杨玉成.多层砌体房屋震害预测方法[M]//工程地震研究.北京: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1.
[8]  杨玉成.房屋建筑群体震害预测方法[M]//工程地震研究.北京: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1.
[9]  杨玉成,王治山,杨雅玲.城市现有房屋震害预测智能辅助决策系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2,12(1):77-89.
[10]  杨玉成,杨柳,等.各类房屋的震害预测方法[C]//安阳小区房屋震害预测.郑州,1982.
[11]  刘本玉.基于GIS的城市抗震防灾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3.
[12]  吕红山,赵凤新,胡聿贤.基于GIS的建筑物地震保险损失评估研究[J].震灾防御技术,2006,1(3):273-277.
[13]  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概论[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6.
[14]  孙平善,廖振鹏.平原和山区烈度衰减关系的比较[J].地震工程和工程振动,1990,10(1):35-40.
[15]  林金瑛,王善雄.华南沿海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J].海峡地震,2005,3(1):1-9.
[16]  翟洪涛,刘欣.江淮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研究[J].华北地震科学,2003,21(4):30-34.
[17]  龚平,曾心传.不同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形式的非等价性研究[J].地震研究,1990,13(1):19-28.
[18]  王小龙,吴小莉.重庆及临近地区地震烈度衰减规律研究[J].四川地震,2004,111:8-11.
[19]  尹之潜.城市地震危害性分析的基本框架和方法[J].地震工程和工程振动,1999,19(1):70-75.
[20]  尹之潜.结构易损性分类和未来地震灾害评估[J].中国地震,1996,12(1):49-55.
[21]  尹之潜.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的动态分析模型[J].自然灾害学报,1994,3(2):72-80.
[22]  尹之潜.建筑物易损性分析和地震损失与地震就爱速度谱值的关系[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23(4):195-200.
[23]  杨玉成.震害预测研究[M]//工程地震研究.北京: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1.
[24]  杨玉成.房屋震害预测,城市地震对策[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
[25]  魏巍,冯启民.建筑物震害预测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M]//现代地震工程进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6]  陈有库.城镇地区群体震害预测-快速法[D].哈尔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1990.
[27]  谢礼立.论工程抗震设防标准[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16(1):1-18.
[28]  温增平,高孟潭.统一考虑地震环境和局部场地影响的建筑物易损性研究[J].地震学报,2006,23(3):277-283.
[29]  孙柏涛,胡少卿.基于已有震害矩阵模拟的群体震害预测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25(6):102-108.
[30]  李伟.基于地震动参数的震害快速评估方法研究[D].哈尔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
[31]  姜淑珍.多层砖房震害预测方法评述[J].自然灾害学报,2004,13(6):117-121.
[32]  尹之潜,李树桢.地震灾害预测与地震灾害等级[J].中国地震,1991,7(1):9-18.
[33]  李树桢.用延性系数预测砖结构房屋的地震破坏[J].世界地震工程,1994,10(2):31-37.
[34]  缪升,等.多层砖房震害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及实践[J].世界地震工程,2000,16(11):20-27.
[35]  刘本玉,叶燎原,江见鲸,等.用模糊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多层砖房震害[J].清华大学学报,2002,42(6):843-846.
[36]  刘锡荟,刘立泉.震害预测的模糊数学模型[J].建筑结构学报,1984,5(1):26-43.
[37]  王光远.地震烈度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定[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4,4(1):12-19.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