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木结构古建筑中斗?与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PP. 58-64

Keywords: 斗?,榫卯节点,滞回耗能因子NL,隔震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在地震作用下,由于榫、卯之间相互挤压,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其转动变形刚度退化,凸显出其"柔性"连接特征,使整个结构的抗侧移刚度降低,从而有效地减轻了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基于试验滞回曲线,分别建立了相应的节点力矩-转角位移和水平力-位移的恢复力模型,引入了量化其耗能减振能力的"滞回耗能因子",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计算公式,对榫卯节点和斗?模型的耗能因子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斗?结构的滞回耗能因子高于榫卯节点的1~2个数量级,因而从理论上证明了铺作(即斗?)层应是木结构古建筑的主要减振与隔震作用结构层。

References

[1]  李诫.营造法式[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2.
[2]  湖南大学,太原工学院,福州大学.建筑结构试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3]  Skinner R I WH Robinson,McVerry GH.工程隔震概论[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6.
[4]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5]  邱法维,钱稼茹,陈志鹏.结构抗震试验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