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基于突变理论的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
, PP. 13-18
Keywords: 突变理论 ,突变评价法 ,地下水 ,风险评价
Abstract:
针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范围广、影响因子多的特点,建立了基于突变理论的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并将其运用于海河流域的天津、沧州、衡水、石家庄和唐山等5个典型区域的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中。另外,还针对该方法评价结果得分值偏高的缺陷,提出了得分变换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应用较成熟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并与相关资料显示的各区域地下水系统实际环境情况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突变理论方法用于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的合理性,为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References
[1] 韩慧毅,丛刚春.大连地区地下水水质现状[J].东北水利水电,2003,2(5):33-34.
[2] Dong Donglin.Correlative relation between earth-fissure hazards and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J].Zhongguo Kuangye Daxue Xuebao/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1999,28(1):90-93.
[3] 沈珍瑶,谢彤芳.环境质量评价中若干评价方法的比较[J].干旱环境监测,1997,15(5):39-43.
[4] 钟茂华,陈宝智.突变理论在矿山安全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8(1):69-72.
[5] 凌复华.突变理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101-118.
[6] Poston T.Ianstewant,catastrop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M].Lord:Pitman 1978:172-191.
[7] 朱湖根,汪家权.平原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3,20(6):46-49.
[8] 李绍飞,冯平,林超.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与应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1):38-41.
[9] 何金平,李珍照.基于突变理论的大坝安全动态模糊综合分析与评判[J].系统工程,1998,12(1):17-19.
[10] 张青.突变论模型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19(4):76-81.
[11] 都兴富.突变理论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下册)[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22-31.
[12] 周绍江.突变理论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03,34(2):52-54.
[13] 施玉群,吴益民.基于突变评价理论的施工截流标准优选[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7,30(6):45-47.
[14] 王枫,刘耀林.基于突变理论综合评价的房地产投资环境方案优选[J].建筑技术开发,2004,31(7):110-112.
[15] 周华荣.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2):150-153.
[16] 施玉群,刘亚莲,何金平.关于突变评价法几个问题的进一步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36(4):132-13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