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草业学报  2013 

黄土丘陵地区唐古特白刺根际土壤水分与根系分布研究

, PP. 20-28

Keywords: 黄土丘陵地区,唐古特白刺,根际土壤水分,根系分布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以根际土壤水分和根系分布特征为主要指标,研究了兰州北部黄土丘陵地区唐古特白刺根系分布和根际土壤水分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根际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明显,0~40cm土层含水量变幅较大,40~80cm土层含水量最高,之下随土层加深而递减,160~300cm土层含水量没有明显变化。唐古特白刺平均根长100cm,根幅300cm。主根较粗,入土浅,根长为地上株丛高的1.32倍,侧根发达,扩展范围较广,根幅为冠幅的3.23倍,地上生物量为根系生物量的1.46倍;有效根系主要分布于0~40cm,在0~20和20~40cm土层中,有效根重分别占总有效根重的58.69%和22.96%,有效根长分别占总有效根长的59.65%和23.20%,0~40cm土层是吸收和利用水分的重要区域,该层土壤水分含量随季节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根系的浅层分布和分布面积扩大,对于及时有效利用季节性降水有重要意义。根系的水平分布范围是垂直分布范围的3倍,这种根系分布格局对于以自然降水为唯一水分补充方式的黄土丘陵地区,有利于对来自降水而短暂提高的土壤浅层水分的吸收。

References

[1]  朱莉华, 方振堃, 索有瑞. 柴达木盆地白刺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青海科技, 2006, 6: 12-15.
[2]  杨自辉, 高志海. 沙漠绿洲边缘降水和地下水对白刺群落消长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11(6): 923-926.
[3]  李双福, 张启昌, 张起超, 等. 白刺属植物研究进展.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6(1): 78-81.
[4]  陶玲. 甘肃省白刺属植物的数量分类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23(4): 572-576.
[5]  索有瑞. 柴达木盆地白刺研究与开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18-23.
[6]  张萍, 哈斯, 岳兴玲, 等. 白刺灌丛沙堆形态与沉积特征. 干旱区地理, 2008, 31(6): 926-932.
[7]  Du J H, Yan P, Dong Y X. Phenological response of Nitraria tangutorum to climate change in Minqin County, Gansu Province, northwest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2010, 54: 583-593.
[8]  赵克昌. 白刺属灌木在黄土丘陵区荒山造林试验.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1, 5(4): 74-79.
[9]  孙卓, 于祥. 白刺根系的研究. 中国沙漠, 1992, 12(4): 50-54.
[10]  陈世璜, 张昊, 王立群, 等. 中国北方草地植物根系.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1: 338-340.
[11]  谢忠奎. 黄土高原荒漠草原区典型生态系统人工干预的水分效应研究. 兰州: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6.
[12]  单立山, 张希明, 魏疆, 等.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两种灌木有效根系. 干旱区地理, 2007, 30(3): 400-405.
[13]  柴成武, 徐先英, 唐卫东, 等. 石羊河流域荒漠区主要固沙植物根系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 24(4): 21-26.
[14]  赵爱芬, 赵学勇, 常学礼. 奈曼旗沙丘植被根系特征研究. 中国沙漠, 1997, 17(增刊1): 41-45.
[15]  黄昌勇. 土壤学. 北京: 农业出版社, 2000: 5.
[16]  黄德青, 于兰, 张耀生, 等.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及其土壤水分关系的比较研究. 草业学报, 2011, 20(3): 20-27. 浏览
[17]  黄德青, 于兰, 张耀生, 等. 祁连山北坡草地生物量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草业科学, 2011, 28(8): 1495-1501.
[18]  陶冶, 张元明. 3种荒漠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丰富度的季节变化及地上生物量特征. 草业学报, 2011, 20(6): 1-11. 浏览
[19]  盛晋华, 乔永祥, 刘宏义, 等. 梭梭根系的研究. 草地学报, 2004, 12(2): 91-94.
[20]  陈晓远, 高志宏, 罗远培. 植物根冠关系.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5, 41(5): 555-562.
[21]  徐贵青, 李彦. 共生条件下三种荒漠灌木的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 生态学报, 2009, 29(1): 130-137.
[22]  高洁, 叶洪刚, 杨荣喜. 攀枝花干热河谷14个树种的耐旱性研究.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6, 16(3): 135-139.
[23]  冯燕, 王彦荣, 胡小文. 水分胁迫对两种荒漠灌木幼苗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1, 20(4): 293-298. 浏览
[24]  赵纪东. 白刺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兰州: 兰州大学, 2007: 5.
[25]  Caldwell M M, Richards J H. Water efflux from upper root improves effectiveness of water uptake by deep root. Oecologia, 1989, 79: 1-5.
[26]  陈亚明, 傅华. 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研究现状与展望. 生态学报, 2004, 24(5): 1040-1047.
[27]  Brooks J R, Meizer F C, Coulombr, et al. Hydraulic redistribution of soilwater during summer drought in two contrasting pacific notrhwest coniferous forests. Tree Physiology, 2002, 22: 1107-1117.
[28]  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 中国沙漠植物志(第二卷).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 9.
[29]  贾恢先, 孙学刚. 西北内陆地区盐地植物图谱.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12.
[30]  李红, 章英才, 张鹏. 白刺属植物研究综述. 农业科学研究, 2006, 27(4):61-64.
[31]  刘建泉. 甘肃民勤西沙窝唐古特白刺群落的生态特性.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2, 11(3): 36-4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