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土壤酶活性垂直分布特征
, PP. 245-251
Keywords: 紫花苜蓿,种植年限,土壤有机碳,土壤酶活性,垂直分布
Abstract:
通过测定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探讨了不同种植年限(1,3,4,5和8年)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碳密度及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1~8年0~100cm土壤平均SOC含量分别为4.519,4.865,5.120,5.348和3.334g/kg,各土壤剖面SOC含量主要集中在0~40cm深度内,分别占0~100cm土壤有机碳含量的69.7%,65.8%,73.8%,70.0%和67.2%,SOC含量自40cm以下急剧下降。2)1~8年0~100cm土壤平均SOC密度分别为1.148,1.217,1.231,1.398和0.840kg/m2,表层0~40cm约占54.8%~61.8%;0~100cmSOC含量及其密度均以种植5年苜蓿地最高,依次为8年(19.9g/kg和5.04kg/m2)<1年(27.7g/kg和6.77kg/m2)<3年(29.7g/kg和7.26kg/m2)<4年(30.4g/kg和7.38kg/m2)<5年(32.2g/kg和8.53kg/m2)。3)3种土壤酶活性都随着土层加深和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土壤表层(0~10cm)及次表层(10~20cm)酶活性显著降低,土壤酶活性主要集中在0~20cm深度内,表现出表聚性。
References
[1] | 耿华珠, 吴永敷, 曹致中. 中国苜蓿.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5-57.
|
[2] | Post W M, Peng T H, Emanuel W R, et al.The global carbon cycle. American Scientist, 1990, 78: 310-320.
|
[3] | 傅华, 裴世芳, 张洪荣. 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草地土壤氮特征.草业学报, 2005, 14(6): 50-56.
|
[4] | 杨益, 牛得草, 文海燕. 贺兰山不同海拔土壤颗粒有机碳、氮特征. 草业学报, 2012, 21(3): 54-60. 浏览
|
[5] | 杨晓梅, 程积民, 孟蕾, 等,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土壤有机碳库研究.草业科学, 2010, 27(2): 18-23.
|
[6] | 方精云.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库.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251-267.
|
[7] | Houghton R A. Changes in the storage of terrestrial carbon since 1950. Soils and Globe Change. CRC Press, 1995: 45-65.
|
[8] | 高亚琴, 黄高宝, 王晓娟, 等. 退耕土壤的碳、氮固存及其对CO2, N2O通量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3): 1071-1076.
|
[9] | Post W M, Kwon K C.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land use change: processes and potential.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00, 6(3): 317-327.
|
[10] | 曹慧, 孙辉, 杨浩, 等. 土壤酶活性及其对土壤质量的指示研究进展.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3, 9(1): 103-109.
|
[11] | 杨玉海, 蒋平安. 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地土壤理化特性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19(2): 110-113.
|
[12] |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
[13] | 关松荫.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6: 125.
|
[14] | 吴建国, 张小全, 徐德应.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4): 593-599.
|
[15] | 邰继承, 杨恒山, 张庆国, 等. 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酶活性及分布. 草业科学, 2008, 25(4): 76-78.
|
[16] | 马云华, 魏珉, 王秀峰. 日光温室连作黄瓜根区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变化.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6): 1005-1008.
|
[17] | 杜伟文, 欧阳中万. 土壤酶研究进展. 湖南林业科技, 2005, 32(5): 76-79, 82.
|
[18] | 赵兰坡, 姜岩. 土壤磷酸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探讨. 土壤通报, 1986, (3): 138-141.
|
[19] | 周华坤, 周立, 赵新全, 等. 放牧干扰对高寒草场的影响. 中国草地, 2002, 24(5): 53-61.
|
[20] | 郭彦军, 韩建国. 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08, 17(5): 23-29. 浏览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