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不同诱变处理对苦荬菜M1代农艺性状和品质影响的初报
, PP. 248-252
Keywords: 苦荬菜,空间飞行,60Co-γ射线,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
Abstract:
利用空间飞行(aerospaceflight,AF)和60Co-γ射线分别处理苦荬菜干种子,比较分析其M1代与对照(CK)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构成因子。结果表明,发芽率、发芽势、株高、产量、粗纤维、粗蛋白存在显著差异(P<0.05),粗脂肪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发芽率、发芽势、产量三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株高、粗脂肪、粗蛋白存在显著相关(P<0.05);产量与粗脂肪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主成分分析表明,苦荬菜M1代突变群体的变异主要通过产量因子、品质因子2主成分体现出来(累积贡献率达86.4461%),选用空间飞行和60Co-γ射线20Gy处理的后代作为育种材料最好。
References
[1] | Mei M, Qiu Y, He Y, et al. Mutational effects of spaceflight on Zea mays seeds[J].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1994, 14(10): 33-39.
|
[2] | 李金国, 蒋兴村, 王长城. 空间条件对几种粮食作物的同工酶和细胞学的影响[J]. 遗传学报, 1996, 23(1) : 48-55.
|
[3] | 刘丽, 唐凤兰, 张月学, 等. 空间飞行和60Co-γ射线辐照对苦荬菜种子的细胞学效应研究[J]. 草地学报, 2007, 15(5): 469-472.
|
[4] | 王琳清. 我国辐射育成的农作物品种[J]. 原子能农业应用, 1985, (1): 1-8.
|
[5] | 王培英, 王连铮. 大豆诱变育种及龙辐73-8955突变系的选育[J]. 大豆科学, 1982, 1(1): 77-83.
|
[6] | 蒋昌顺, 马欣荣, 邹冬梅, 等. 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柱花草的遗传多样性[J]. 高技术通讯, 2004, (4): 25-30
|
[7] | 鹿金颖, 刘敏, 薛淮, 等.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搭载的番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J].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5, 18(1): 72-74.
|
[8] | 霍建泰, 张廷纲, 包文生, 等. 利用太空诱变、AFLP技术及日光温室加代选育航椒3号辣椒一代杂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25(5): 85-88.
|
[9] | 王长山, 徐香玲, 张月学, 等. 不同熟期苦荬菜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J]. 草业科学, 2006, 23(4): 32-36.
|
[10] | 张月学, 李成权, 申忠宝, 等. 太空环境诱变苦荬菜的细胞学效应研究[J]. 草业科学, 2007, 24(9): 38-41.
|
[11] | 韩建国. 牧草种子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
[12] | 杨胜.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 北京: 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19-21, 56-63.
|
[13] | 王赞, 李源, 吴欣明, 高洪文, 等. PEG渗透胁迫下鸭茅种子萌发特性及抗旱性鉴定[J]. 中国草地学报, 2008,30(1): 50-55.
|
[14] | 韩路, 贾志宽, 韩清芳, 等. 紫花苜蓿主要性状的对应分析[J]. 中国草地, 2003, 25(5): 38-42.
|
[15] | 孙建华, 王彦荣, 余玲. 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及产量性状相关性研究[J]. 草业学报, 2004, 13(4): 80-86.
|
[16] | 李孟良, 郑琳, 杨安中, 等. 播期、密度对“双低油菜”菜苔营养成分及菜籽产量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08,17(3): 137-141.
|
[17] | 黄迎新, 周道玮, 岳秀, 等. 不同苜蓿品种再生特性的研究[J]. 草业学报, 2007, 16(6): 14-22.
|
[18] | 郭艳丽, 郝正里, 曹致中, 等. 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品种苜蓿的果胶含量及与其他营养素的相互关系[J]. 草业学报, 2006, 15(2): 74-78.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