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南方苜蓿新品种“渝苜一号”饲喂肉兔的营养价值评定
, PP. 122-127
Keywords: “渝苜一号” ,生育期 ,肉兔 ,营养价值
Abstract:
试验旨在研究苜蓿新品种“渝苜一号”的营养价值,为苜蓿干草在肉兔生产中的应用提供营养参数。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渝苜一号”5个不同生育期(营养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结荚期)的生长特性和干草的常规营养成分以及饲喂肉兔的可消化性。结果表明,生育期对“渝苜一号”干草营养价值影响显著(P<0.05),苜蓿干草叶茎比、鲜干比、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和钙从营养期到结荚期各指标依次降低,总体呈“快-慢-快”的变化趋势,具有“椅式”的结构变化特征,磷有下降趋势,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木质素(ADL)各指标依次增加,也呈“快-慢-快”的变化趋势,具有“反椅式”的结构变化特征;从营养期到结荚期苜蓿干草干物质、消化能、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NDF和ADF的消化率逐渐降低,也呈“快-慢-快”的变化趋势;“渝苜一号”干草初花期和盛花期营养成分与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这点不同于北方苜蓿干草;“渝苜一号”干草各营养成分消化率与干草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与ADL含量呈负相关,各生育期消化率的差异,主要决定于苜蓿干草的蛋白质和ADL含量。
References
[1] Bouman H G, De Klert J. Measurement of the extent of soma clone variation in begonia plants regenerated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comparison of three assays.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1, 12(1): 111-117.
[2] 王常慧, 杨建强, 王永新, 等. 不同收获期和不同干燥方法对苜蓿干草营养价值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04, 16(2): 60-64.
[3] 张晓庆, 吴秋珏, 郝正里, 等. 不同品种苜蓿营养成分及体外消化率动态研究. 草业科学, 2005, (12): 48-51.
[4] 徐世晓, 赵新全, 孙平, 等. 青藏高原5种牧草木质素含量及其体外消化率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9): 1605-1608.
[5] 杨凤. 动物营养学(第二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8-11, 165-182.
[6] 余成群, 荣辉, 孙维, 等. 干草调制与贮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草业科学, 2010, 27(8): 143-150.
[7] 李改英, 陈玉霞, 廉红霞, 等. 苜蓿青贮品质评定指标体系及测定方法的概述. 草业科学, 2010, 27(8): 151-154.
[8] Barcaccia G, Rosellini D, Falcinelli M, et al. Reproductive behaviour of tetraploid alfalfa plants obtained by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sexual polyploidization. Euphyatica, 2002, 99(3): 18-24.
[9] 马春晖, 夏艳军, 韩军, 等. 不同青贮添加剂对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0, 19(1): 128-133. 浏览
[10] 胡钠梅, 韩素英, 梁国鲁. 中间锦鸡儿染色体变异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2009, 10: 75-79.
[11] 张玉静. 分子遗传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27.
[12] 陈继红, 王成章, 严学兵, 等. 苜蓿草粉对肉兔生产性能和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0, 18(3): 462-466.
[13] 商效民. 植物离体培养中染色体的变异. 细胞生物学杂志, 1984, (1): 5-12.
[14] 贾慎修. 草地学(第二版).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5: 85-215.
[15] 张丽英. 饲料分析与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第二版). 北京: 农业出版社, 2002.
[16] 黄晓梅, 李桂英, 梁艳, 等. 组织培养中大葱染色体倍性变异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1): 50-56.
[17] 李宏, 魏云霞. 家兔日粮营养水平的综合评价及推荐的家兔饲养标准. 中国草食动物, 1994, (8): 15-21.
[18] NRC. Nutrient Requirments of Rabbit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77: 30.
[19] 杨胜.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3: 19-21, 56-63.
[20] 苏加楷. 10个苜蓿品种产草量比较试验报告. 牧草与饲料, 1998, (6): 11-15.
[21] Myers J M, Simon P W. Regeneration of garlic callus as affected by colonel variation,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and culture conditions over time. Plant Cell Report, 1999, 19(1): 32-36.
[22] 孙启忠, 韩建国, 桂荣, 等. 科尔沁沙地敖汉苜蓿地上生物量及营养物质累积. 草地学报, 2001, 9(3): 165-170.
[23] 苏加楷. 苜蓿的适应性、分布和区划. 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13-15.
[24] 郎炳耀. 苜蓿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与温度和水分的关系. 内蒙古草业, 1990, (2): 76-80.
[25] 任鸿远. 紫花苜蓿生长特性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陕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26] 裴彩霞, 董宽虎, 范华. 不同刈割期和干燥方法对牧草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中国草地, 2002, 24(1): 32-37.
[27] 杨恩忠. 牧草营养物质及消化动态的研究. 中国草地, 1987, (6): 36-39.
[28] 王彦华, 王成章, 高永革, 等. 苜蓿皂苷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09, 18(5): 115-122. 浏览
[29] 李福昌. 家兔饲料与营养研究进展. 2008动物营养研究进展.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173-179.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