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不同耕作措施下旱作春小麦叶水势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 PP. 75-81
Keywords: 耕作措施,叶水势,环境因子,春小麦
Abstract:
通过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下旱作春小麦叶水势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小麦各生育期叶水势日变化均呈现自清晨逐渐降低,中午12:00-14:00降至最低,然后逐渐回升的趋势,且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各生育期春小麦叶水势的日均值均高于其他处理;春小麦各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抽穗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的趋势,其中免耕结合秸秆覆盖处理下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高于传统耕作处理,而叶片水分饱和亏的变化则与之相反;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春小麦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气温、太阳辐射、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水势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大气水势是影响研究区春小麦叶水势日变化中最大的气象因子,其次是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温度和太阳辐射。
References
[1] | 康绍忠, 刘晓明, 熊运章.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理论及其应用. 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4: 53.
|
[2] | Kramer P J. Fifty years progress in water relations research. Plant Physiology, 1974, 54: 71-82.
|
[3] | 杨鑫光, 傅华, 张洪荣, 等. 水分胁迫对霸王苗期叶水势和生物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06, 15(2): 37-41.
|
[4] | 任东涛, 赵松岭. 间歇供水对半干旱区春小麦各叶位叶片光合作用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草业学报, 1995, 4(1): 22-25.
|
[5] | 胡守忠, 乔冬梅, 史海滨, 等. 盐渍化地区SPAC系统不同界面能态的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 20(5): 177-183.
|
[6] | 高鹭, 胡春胜, 陈素英. 喷灌条件下不同灌水处理冬小麦的叶水势特征. 土壤, 2005, 37(4): 410-414.
|
[7] | 冯燕, 王彦荣, 胡小文. 水分胁迫对两种荒漠灌木幼苗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1, 20(4): 293-298.
|
[8] | 郭清毅, 黄高宝. 保护性耕作对旱地麦-豆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19(3): 165-169.
|
[9] | 黄高宝, 郭清毅, 张仁陟, 等.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旱地农田麦-豆双序列轮作体系的水分动态及产量效应. 生态学报, 2006, 26(4): 1177-1183.
|
[10] | 黄高宝, 李玲玲, 张仁陟, 等. 免耕秸秆覆盖对旱作麦田土壤温度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24(5): 1-5.
|
[11] | 张凤云, 张恩和, 景锐, 等. 河西绿洲灌区留茬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的增产节水效应. 草业学报, 2007, 16(2): 94-98.
|
[12] | 陈荣敏, 卢少源, 张荣芝. 冬小麦抗旱性鉴定指标随生育期的变化规律及用于鉴定的最佳时期. 华北农学报, 1999, 14: 45-49.
|
[13] | 赵萍, 孙向阳, 黄利江, 等. 毛乌素沙地SPAC系统中各部分水分状况及其关系的研究. 生态环境, 2004, 13(3): 365-368.
|
[14] | 张仁陟, 罗珠珠, 蔡立群, 等.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物理质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1, 20(4): 1-10.
|
[15] | 张义, 谢永生. 不同覆盖措施下苹果园土壤水文差异. 草业学报, 2011, 20(2): 85-92.
|
[16] | 何庆元, 吴萍, 张晓红. 不同秋眠性苜蓿SRAP体系优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草业学报, 2011, 20(2): 201-209.
|
[17] | 邓勋飞, 张后勇, 何勇, 等. 水稻叶水势与不同水分处理定量关系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 2005, 31(5): 581-586.
|
[18] | 陶毓汾, 王立祥, 韩仕峰. 中国北方旱农地区水分生产潜力及开发.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3.
|
[19] | 胡继超, 姜东, 曹卫星, 等. 短期干旱对水稻叶水势、光合作用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1): 63-67.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