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与农村城镇化适应性的综合评价
, PP. 294-298
Keywords: 公路交通 ,农村城镇化 ,适应性指数 ,聚类分析 ,highwaytransportation ,ruralurbanization ,adaptabilityindex ,clusteranalysis
Abstract:
:?在对农村城镇化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公路交通和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适应性评价方法,并用适应性指数对两者进行适应性评价。然后以2006年西安、汉中为例对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结论表明:评价方法实用性和可靠性较好,评价指标选取也较为合理。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公路交通与区域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References
[1] [日]川上秀光. 多中心城市结构论与东京的再开发[J]. 吕斌,译. 城市规划,1988(6):31 - 35.
[2] 顾朝林. 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72 - 79.
[3] 侯学钢. 快速干道城镇体系的区域整合研究[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123 - 129.
[4] 肖慎,过秀成. 公路网络与城镇发展空间适应性评价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3,36(7):7 - 13.
[5] 陈赟. 城镇体系与公路交通适应性研究[D]. 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05.
[6] 马书红. 区域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D]. 西安:长安大学,2002.
[7] 李晓超,严建辉. 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7[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63 - 105
[8] Thomas M,Robert J,Kenemeyer,et al. 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interstate highway rights - of - way commercialization on economic activity at Interchanges[J].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1999,39(2):169 - 173.
[9] 张生瑞. 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与评价[D]. 西安:长安大学,2002.
[10] 刘广,刘春桃,尹良龙. 公路水路交通基本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 云南科技管理,2005(3):70 - 72.
[11] 张生瑞,邵春福,严海. 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2005,18(2):75 - 78.
[12] 夏飞,陈修谦. 高速公路对我国农村城镇化影响研究[J]. 管理世界,2004(8):135 - 143.
[13] [英]Thomson,Michael J. 城市布局与交通规划[M]. 倪文彦,陶吴馨,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96 - 106.
[14] 陈桃生. 中心城市公路交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 城市交通管理,2006(8):46 - 47.
[15] 张少辉:河南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D]. 郑州:郑州大学,2004.
[16] 陕西省公路局. 陕西省公路统计资料[M]. 西安: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12 - 29.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