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Abbas,A.(1997).Hong Kong: Cul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Disappearance.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2] | Li,F.I.N.,Jowett,A.J.,Findlay,A.M.,&Skeldo,R.S..(1995).Discourse an migration and ethnic identity: Interviews with professionals in Hong Kong.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20,342-356.
|
[3] | Mead, G.H.(1934).Mind, Self, and Societ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a Social Behaviorist(C.W.Morris ed.)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
[4] | Sorokin, P.A.(1959).Social and Cultural Mobility. The Free Press.p.133.
|
[5] | 陈国贲.(2008).内地专业人才在香港的社会适应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网站,
|
[6] | 陈云.(2011).香港城邦论.香港: 天窗出版社.
|
[7] | 程启军.(2010).阶层间封闭性强化: 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新趋势.学术交流,1,118-122.
|
[8] | 〔美〕丹尼尔·贝尔(1997).高銛,王宏周,魏章玲译.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北京: 新华出版社.
|
[9] | 谷淑美.(2002).文化、身份与政治.载谢均才.我们的地方、我们的时间.香港: 牛津大学出版社.
|
[10] | 何柳.(2009).2008年近22万香港人到内地工作,逾77%为雇员身份,新华社.
|
[11] | 黄培烽,许煜.(2010).80前后超越社运、论述与世代的想象.香港: 圆桌精英出版社.
|
[12] | 黄洪基,邓蕾,陈宁,陆烨.(2009).关于“80后”的研究文献综述.中国青年研究,7,5-13.
|
[13] | 峻焕.(2004).香港忧思录.香港: 共和(香港)出版有限公司.
|
[14] | 黎熙元.(2005).全球性、民族性与本土性——香港学术界的后殖民批评与香港人文化认同的再建构.社会学研究,4,189-206.
|
[15] | 黎熙元.(2008).后转型期香港的社会阶层流动特征及对社会意识演变的影响.学术研究,9,69-76.
|
[16] | 邹崇铭.(2010).从机会结构看80前与80后的社会运动.黄培烽,许煜.80前后超越社运、论述与世代的想象.香港: 圆桌精英出版社.
|
[17] | 吕大乐.(2004).香港中产阶级.开放时代,2,130-135.
|
[18] | 吕大乐.(2007).从港人身份认同看回归十年.同舟共进,7,14-15.
|
[19] | 毛哲山.(2008).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在社会结构中的困境和发展趋势.人文杂志,2,182-186.
|
[20] | 〔美〕C·莱特·米尔斯.(2006).周晓虹译.白领: 美国的中产阶级.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1] | 〔加〕迈克尔·布雷克.(1988).越轨青年文化比较.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22] | 强世功.(2010).中国香港: 政治与文化的视野.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3] | 任海.(1997).看的辩证: 展览橱中的香港.二十一世纪,41.载刘青峰,关小春.转化中的香港: 身份与秩序的再寻求.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24] | 单光鼎.(2008).香港中产阶级: 香港社会的中坚力量.广东社会科学,4.
|
[25] | 王捷民,付军政,王建民.(2012).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与高端人才发展: 实践与对策.中国行政管理,3,84-87.
|
[26] | 向冠春,刘娜.(2011).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嬗变.现代教育管理,1,4-7.
|
[27] | 许宝强.(2009).告别犬儒: 香港自由主义的危机.香港: 牛津大学出版社.
|
[28] | 许叶萍.(2008).体制内与市场化: 青年的知识价值在两类体制下的不同实现.中国青年研究,8,32-40.
|
[29] | 叶伟民,孙毛宁.(2012).焦虑的香港在纠缠——反内地、“蝗虫职业”之后.南方周末,02-24.
|
[30] | 于铭松.(2010).对香港中产阶层的社会特性的分析.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3,38-43.
|
[31] | 于卫军.(2008).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特征探析.中国青年研究,11,68-71.
|
[32] | 泽林尼,科斯泰罗.(2002).关于市场转型的争论: 走向综合?.载边燕杰.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33] | 周蕾.(1995).写在国家以外.香港: 牛津大学出版社.
|
[34] | 朱力.(2010).中外移民社会适应的差异性与共同性.南京社会科学,10,87-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