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社区化解民事纠纷的实践:制度困境、认识偏差及其克服

, PP. 65-71

Keywords: 社区,民事纠纷,人民调解,ADR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发挥社区在化解民事纠纷中的重要作用,既是社区管理职能的具体体现,也是形成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的重要内容。但在部分社区的实践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以人民调解为主导的社区民事纠纷化解机制功能单一,难以妥当应对社区民事纠纷多样性,也难以满足对社区民事纠纷化解机制的多元化需要;因法律对“社区纠纷”缺乏明确的界定,以户籍所在地为主要依据的实践性判断方法,存在回避或排除化解部分社区纠纷,从而消解社区化解民事纠纷功能的根本缺陷;并非科班出身的社区民事纠纷化解人员,在法律专业知识方面的天然不足与信心缺乏,影响了社区民事纠纷化解的实际效果。因此,必须建构与社区民事纠纷多样性相适应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正确认识社区化解民事纠纷范围,从制度上解决社区纠纷化解人员的法律知识困惑。

References

[1]  ①丁元竹:《社区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9-94页。
[2]  ②《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0\]23号)。
[3]  王亚新:《农村法律服务问题实证研究(一)》,《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3期。
[4]  〔美〕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邱泽奇、张茂元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第29、51页。
[5]  范愉:《纠纷解决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29页。
[6]  陆春萍:《转型期人民调解机制社会化运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0-80页。
[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22页。
[8]  董磊明:《宋村的调解:巨变时代的权威与秩序》,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00-101页。
[9]  学者的调研佐证了这一结论,参见申剑敏、陈周旺:《法外治理 :社区调解与中国基层社会的非正式控制》,《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10]  〔美〕戈尔德堡等:《纠纷解决:谈判、调解和其他机制》,蔡彦敏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6-187页。
[11]  Luintel, K. B., Khan, M.,1999,“A Quantitative Reassessment of the Finance–Growth Nexus:Evidence from a Multivariate VAR”,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60(2):381-405.
[12]  Chen, J., & Lu, C. (2011). Democratization and the middle class in China the middle class's attitudes toward democracy. Political Research Quarterly, 64(3), 705-719.
[13]  Levine, R., 2005, “Finance and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 in:Philippe Aghion & Steven Durlauf (ed.), Handbook of Economic Growth, Chapter 12:865-934.
[14]  Hank, K., & Stuck, S. (2008). Volunteer work, informal help, and care among the 50+in Europe:further evidence for ‘linked’ productive activities at older age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37(4), 1280-1291.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