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两种育秧方式下稻水象甲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 PP. 128-132
Keywords: 稻水象甲 ,育秧方式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Abstract:
为探讨稻水象甲幼虫在贵州高原山地环境下空间分布结构,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法和2种回归模型法,研究了旱育秧和两段式育秧方式对其空间分布型的影响。2种育秧方式稻田中稻水象甲幼虫均呈密度依赖性负二项聚集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旱育秧稻田稻水象甲幼虫聚集的原因是由环境因素所致,而两段式育秧稻田幼虫聚集的原因是由环境因素与昆虫本身聚集习性共同引发。当防治阈值为12头/丛、置信水平为1.96时,旱育秧稻田幼虫序贯抽样公式为:T1(n),T0(n)=12n±15.2943√n;两段式育秧稻田为T1(n),T0(n)=12n±17.7580√n,两类稻田中百丛虫量分别达到1353头和1378头以上时需要进行防治。旱育秧稻田稻水象甲幼虫最适宜的抽样方法为平行线取样法,而两段式育秧稻田则为棋盘式取样法。
References
[1] 祝增荣,商晗武,蒋明星,等. 稻水象甲.//万方浩,郑小波,郭建英. 重要农林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与控制.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29-176
[2] 蔡明,邢岩,赵铁成,等.2000.年稻水象甲大发生原因及控制对策.辽宁农业科学,2000(5):36-37
[3] 郭文超,李晶,魏振兴,等. 新疆首次发现水稻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稻水象甲.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70-74
[4] ?薇,杨大星,彭炳富,等. 贵州稻水象甲越冬场所的初步调查与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6):90-93
[5] 宣维健,杨星科,刘虹,等. 稻水象甲卵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昆虫知识,2002,39(2):107-110
[6] 田春晖,赵文生,赵承德,等. 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Ⅱ. 稻水象甲种群分布的空间格局及田间抽样技术. 辽宁农业科学,1996(6):22-26
[7] Kobayashi S, Kayumi J, Miyai S. Sampling techniques to estimate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the rice water weevil,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 in a paddy field. Japanese Society of Applied Entomology and Zoology, 1985, 29(1): 45-49
[8] 黄雅文,孟威,白剑宇. 稻水象甲田间分布型及复合抽样技术研究. 辽宁农业科学,1999 (3):11-13
[9] 曲辉, 李腾友, 江冬, 等. 辽宁省稻水象甲成虫的空间分布型 及抽样方法的研究.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8,29(1):30-33
[10] 吕旭健,方勇军,夏万青. 稻水象甲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初步研究. 武夷科学,2002(1):306-309
[11] 吕旭健,方勇军,夏万青. 稻水象甲种群的分布规律及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研究. 温州农业科技,1999(4):22-25
[12] 冯祥麟,胡刚,刘正华,等. 贵州息烽天台山黄心夜合种群结构和动态研究初报. 种子,2011,30(7):69-72
[13] 王孜昌,王宏艳. 贵州省气候特点与植被分布规律简介. 贵州林业科技,2002,30(4):46-50
[14] 丁岩钦. 昆虫数学生态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15] 陈炳旭,董易之,陆恒. 桃蛀螟幼虫在板栗上的空间分布型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2008,30(4):301-304
[16] 赵文生,孙富余,刘兴远,等. 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Ⅵ. 稻水象甲为害对水稻生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辽宁农业科学,1997(4):9-11
[17] 孙汝川,毛志农. 稻水象.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18] 张总泽,刘双平,张静,等. 向日葵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昆虫知识,2010,47(4):720-724
[19] 兰星平. 关于Taylor幂法则的讨论. 林业科学,1996,32(1):86-91
[20] 王利军,郭文超,徐建军,等. 马铃薯甲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2011,33(2):147-153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