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药用植物濒危与保护等级划分中的问题及其标准探讨
Keywords: 药用植物,濒危,保护
Abstract:
保护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是中医药学持续发展的前提。从物种濒危与保护等级划分的现状出发,对药用植物濒危与保护等级划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药用植物濒危等级划分应参照IUCN国际标准进行,保护等级划分应针对药用植物特点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并对相关的定性、定量指标进行探讨,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保护等级划分提供参考依据。
References
[1] | 解焱,汪松.国际濒危物种等级评价标准.生物多样性,1995,3(4):234.
|
[2] | 姚振生,葛菲,刘庆华.江西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分级标准的研究.武汉植物学研究,1997,15(2):137.
|
[3] | 王献溥.关于IUCN红色名录类型和标准的应用.植物资源与环境,1996,5(13):46.
|
[4] | 王献溥,郭柯.关于IUCN红色名录类型和标准新的修改.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2,11(3):53.
|
[5] | 牛文元.现代应用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14.
|
[6] | 许再富,陶国达.地区性的植物受威胁及优先保护综合评价方法.云南植物研究,1987,9(2):193.
|
[7] | 薛达元,蒋明康,李正方,等.苏浙皖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分级指标的研究.中国环境科学,1991,11(3):161.
|
[8] | 蒋明康,郑龙翔,毛夏.珍稀濒危植物评价分级专家系统研究.农村生态环境,1994,10(3):18.
|
[9] | 魏宏图,金念慈.银缕梅物种濒危度的定量分析.植物资源与环境,1994,3(3):1.
|
[10] | 邓思明.关于水生动物濒危等级标准的探讨.现代渔业信息,1997,12(2):1.
|
[11] | 代正福,周正邦.贵州亚热带地区稀有濒危植物分布特征及优先保护等级,资源科学,2000,22(6):31.
|
[12] | 蒋志刚.物种濒危等级划分与物种保护.生物学通报,2000,35(9):1.
|
[13] | 崔国发,成克武,路端正.北京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植物濒危程度和保护级别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4):8.
|
[14] | 陶玲,任军.中国珍稀濒危荒漠植物保护等级的定量研究.林业科学,2001,37(1):52.
|
[15] | 赵瑞兴.珍稀濒危菌种的界定与保护的探讨.辽宁林业科技,2000,3:35.
|
[16] | 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一稀有濒危植物.第1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
[17] | 国家环保局,中科院植物所.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1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
[18] | 王年鹤,袁昌齐,吕晔,等.药用植物稀有濒危程度评价标准的讨论.中国中药杂志,1992,17(2):67.
|
[19] | 袁昌齐,岳俊三,王年鹤,等.江苏省稀有、濒危保护药用植物的评价.中国中药杂志,1992,17(3):130.
|
[20] | 袁昌齐,王年鹤,吕晔.稀有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对象.中国中药杂志,1993,18(2):71.
|
[21] | 贾敏如.关于保护珍稀濒危中药的等级标准和种类的建议.中国中药杂志,1995,20(2):67.
|
[22] | 黄璐琦,杨滨,王敏,等.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几个问题的探讨.中国中药杂志,1999,24(2):70.
|
[23] | 徐嵩龄.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经济学处理:一些理论障碍及其克服.生物多样性,2001,9(3):310.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