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夏枯草基原植物及其食疗历史考证

Keywords: 夏枯草,基原植物,食疗历史,考证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目的:通过考证历代本草学文献,澄清古代文献中关于夏枯草原植物及其食疗历史记载的混乱,为综合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查阅古本草文献,对夏枯草植物学性状描述及其文献附图进行考证,并结合地理分布综合分析。结果:历史上夏枯草用药品种并不混乱;但在原植物名称、形状描述及文献附图中,与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筋骨草Ajugaciliate,金疮小草A.decumbens及夏至草属植物夏至草Lagopsissupina存在一定混乱。结论:古代正品夏枯草基原植物主要来源于唇形科夏枯草属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山菠菜(长冠夏枯草)P.asiatica,而硬毛夏枯草P.hispida至明代起即被视作云南地方习用药材,并沿用至今;夏枯草食用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代(16世纪末)或以前。

References

[1]  陈宇航, 郭巧生, 王澄亚, 等. 夏枯草形态学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及主成分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09, 34(15):1886.
[2]  廖丽, 郭巧生, 刘丽, 等. 夏枯草总黄酮提取方法及其在居群间分布特征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6):651.
[3]  张贤秀, 郭巧生, 王艳茹. 种子引发对夏枯草种子活力影响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5):493.
[4]  郭巧生, 刘丽, 赵荣梅, 等. 夏枯草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6, 31(13):1056.
[5]  郭巧生, 周丽君, 张志远, 等. 水分胁迫对夏枯草营养期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09, 34(14):1761.
[6]  周黎君, 郭巧生, 胡君, 等. 水分胁迫对夏枯草幼苗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7):837.
[7]  陈宇航, 郭巧生, 王澄亚. 夏枯草本草及其入药部位变化的考证[J]. 中国中药杂志, 2010, 35(2):242.
[8]  梅全喜. 古今食用夏枯草[J]. 家庭中医药, 2005(7):53.
[9]  神农本草经[M]. 孙星衍辑校.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114.
[10]  陶弘景. 名医别录[M]. 辑校本.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264.
[11]  陶弘景. 本草经集注[M]. 辑校本. 芜湖:芜湖医学专科学校校印, 1963:85.
[12]  苏敬. 新修本草[M]. 尚志钧辑校. 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 1981:278.
[13]  刘文泰. 本草品汇精要. 上册[M]. 上海:商务印书观, 1955:38.
[14]  陈嘉谟. 本草蒙筌[M]. 点校本.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156.
[15]  李时珍. 本草纲目. 第2册[M]. 校点本.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9:957.
[16]  李佳, 陈玉婷. 夏至草文献考证[J]. 中华医史杂志, 2001, 31(2):113.
[17]  姚可成. 食物本草[M]. 点校本.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0:340.
[18]  卢之颐. 本草乘雅半偈[M]. 点校本.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401.
[19]  刘若金. 本草述[M]. 郑怀林校注.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5:236.
[20]  汪讱庵. 本草易读[M]. 吕广振点校.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175.
[21]  杨时泰. 本草述钩元[M]. 上海: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 1958:219.
[22]  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4:89.
[23]  吴其濬.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19:443.
[24]  小泉荣次郎. 新本草纲目. 前编[M]. 上海:上海医学书局, 1933:1083.
[25]  陈仁寿. 论食疗本草发展源流[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9(3):143.
[26]  Kojima H, Tominaga H, Sato S, et al.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 from Prunella vulgaris[J]. Phytochemistry, 1987, 26(4):1107.
[27]  Tabba H D, Chang R S, Smiths K M. Isolation, purification and partial characterization of prunellin, an anti-HIV compound from aqueous extracts of Prunella vulgaris[J]. Anti Res, 1989, 11(56):263.
[28]  Xu H X, Lee S H S, Lee S F,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nti-HSV polysaccharide from Prunella vulgaris[J]. Anti Res, 1999, 44(1):43.
[29]  Psotova J, Svobodova A, Kolarova H, et al. Photoprotective properties of Prunella vulgaris and rosmarinic acid on human keratinocytes[J]. J Photoch Photobio B, 2006, 84(3):167.
[30]  王海波, 乔智胜, 张芝玉, 等. 三种夏枯草的薄层层析和紫外光谱鉴别研究[J]. 时珍国药研究, 1996, 7(2):100.
[31]  闫晓霞. 三种夏枯草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性研究[J].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7, 21(1):9.
[32]  中国药典. 一部[S]. 2005:197.
[33]  中国药典. 一部[S]. 2000:232.
[34]  中国药典. 一部[S]. 1990:251.
[35]  中国药典. 一部[S]. 1985:248.
[36]  中国药典. 一部[S]. 1977:475.
[37]  中国药典. 一部[S]. 1963:233.
[38]  李振荣, 常广敬, 熊南燕, 等. 中药夏枯草混乱品种的形态组织鉴别[J]. 河北医学院学报, 1984, 6(4):197.
[39]  刘颖, 范巧佳. 夏枯草与白毛夏枯草的性状及组织显微鉴定[J]. 中药材, 2007, 30(10):1230.
[40]  韩建萍, 石林春, 陈士林, 等. ITS2序列鉴定筋骨草及其近缘种[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 10(6):86.
[41]  周太炎. 南京民间药草[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6:83.
[42]  王小德, 马进. 乡土地被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05, 25(3):66.
[43]  陈士林. 中草药大典. 下册[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6:381.
[4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65卷. 第2分册[M]. 北京:科技出版社, 1977:387.
[45]  苏颂. 图经本草[M]. 辑校本.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346.
[46]  唐慎微.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409.
[47]  寇宗奭. 本草衍义[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73.
[48]  谢宗万. 中药材品种论述. 中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205.
[49]  王海波, 张芝玉, 苏中武, 等. 夏枯草的本草考证[J]. 中草药, 1994, 25(4):213.
[50]  陈衍. 宝庆本草折衷[M]. 郑金生辑校.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64.
[51]  李东恒. 珍珠囊遗药性赋[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59.
[52]  朱橚. 救荒本草[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31.
[53]  邓庆城. 开发野生蔬菜资源——筋骨草 . 福建科技报, 2004-12-17(4).
[54]  贺林. 印度土著居民中鲜为人知的食用植物[J]. 生命世界, 1992(6):40.
[55]  兰茂. 滇南本草[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77:183.
[56]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 下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827.
[57]  中国药典. 一部[S]. 2010:263.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