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中药十八反实验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中药十八反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蜀本草》首先提出“相反者十八种”以后,各重要本草皆有引用,成为著名的配伍禁忌。《中国药典》1963至1995年5个版本,除对个别相反药味的范围略有改动外,均收载了十八反的内容[1]。十八反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作为配伍禁忌的合理性,直至近期仍有人呼吁应为十八反平反[2]。围绕十八反的论文涉及到文献、社会调查、临床和实验研究各个方面,实验

References

[1]  夏立荣 蒋纪详 等.姜半夏与制附子配伍后部分实验研究[J].中药通报,1987(5):53.
[2]  李居林.中药“十八反”动物实验报告[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88,2(3):16.
[3]  朱良春 何绍奇.为“十八反”平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4):16.
[4]  高晓山 陈馥馨 等.中药十八反研究[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1.27.
[5]  云南中医学院 云南大学.白蔹与附片、川乌、草乌配伍后部分药理实验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4(2):28.
[6]  高晓山 陈馥馨.十八反、十九畏实验研究工作的设想与展望[J].中医杂志,1986(5):61.
[7]  陈馥馨.782个含十八反、十九畏内肥成药方组成与主治分析[J].中国医药学报,1987(2):26.
[8]  高晓山 陈馥馨 等.中药十八反新涵义-妨害治疗[J].中国中药杂志,1992,17(2):754,761.
[9]  关天增 潘先琼.“诸参辛芍叛藜芦”之实验研究[J].河南中医,1993,13(5):204-205,.
[10]  关天增 孙顺霖 等.“半萎贝蔹及攻乌”的实验研究[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4,9(5):28.
[11]  许立 孙晓进.甘草海藻及其相伍用对小鼠肝药酶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1998,25(2):84-85,.
[12]  李居林 谭冬雪 等.浅谈中药十八反实验与剂型的关系[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5,11(1):55-55,.
[13]  杨致礼.中药十八反在小白鼠小的毒性试验[J].甘肃农大学报,1982(1):46.
[14]  高晓山.病理生理条件下中药十八反实验研究的综合报告[J].中医杂志,1991,32(1):36-38,.
[15]  金恩波 姜名瑛 等.中药十八反的药理研究[J].中成药研究,1982(2):28.
[16]  陈希琛.甘草反甘遂及其分子复合物[J].中成药研究,1984(5):41.
[17]  峰尾哲.汉方方剂及其构成生药的胶原酶抑制作用抑制活性成分的检索[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8,10(1):38.
[18]  陈新 崔健.从中药化学成分的变化来探讨中药配伍理论[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3):14-15,.
[19]  朱良春,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年,4卷,4期,16页
[20]  高晓山,中药十八反研究,1991年,303,150,173,288页
[21]  李居林,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3期,89页
[22]  峰尾哲,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8年,10卷,1期,38页
[23]  陈馥馨,中国医药学报,1987年,2期,26页
[24]  夏立荣,中药通报,1987年,5期,52页
[25]  高晓山,中医杂志,1986年,5期,61页
[26]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4年,2期,28页
[27]  陈希琛,中成药研究,1984年,5期,41页
[28]  杨致礼,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82年,1期,46页
[29]  金恩波,中成药研究,1982年,2期,28页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1,1963年
[31]  李居林,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11卷,3期,55页
[32]  关天增,河南中医药学报,1994年,9卷,5期,28页
[33]  高晓山,中国中药杂志,1992年,17卷,2期,754,761页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