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中药挥发油及芳香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Keywords: 挥发油,芳香性药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促吸收
Abstract:
中药挥发油及芳香性药物是一类与水不混溶,具挥发性和特殊气味的中药,成分十分复杂,且来源不同,功效各异,在心脑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胃肠道系统、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病毒及促进药物吸收等多方面都具有作用。近年来,关于中药挥发油及芳香性药物的研究日益增多,在医药方面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就中药挥发油及芳香性药物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促吸收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为挥发油及芳香性药物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References
[1] | 阮琴,季芳,王雅琴.川芎及川芎挥发油对牛蛙心脏活动的影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25(2):173.
|
[2] | 季芳,黄国兴.阿魏酸和川芎挥发油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不同影响[J].中国药师,2007,10(7):634.
|
[3] | 罗光明,龚千峰,刘贤旺.苏合香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7,9(1):43.
|
[4] | 张宏伟,莫志贤,贺丰.广东产苏合香的质量与药理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3/4):114.
|
[5] | 郝吉福,程怡.麝香的药理学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4):248.
|
[6] | 唐课文,阎建辉.花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J].分析化学,2003,31(3):384.
|
[7] | 黄森,刘拉平.韩城大红袍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 :334.
|
[8] | 袁超,郭红祥,张慧珍.花椒挥发油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5):32.
|
[9] | 马建洋,石应康,方定志. 花椒挥发油在体外对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2006,37(1):63.
|
[10] | 韩婷,宓鹤鸣.姜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1,17(2):95.
|
[11] | 李诚秀,李玲,罗俊,等.姜黄挥发油对呼吸道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10) : 624.
|
[12] | 胡浩斌,郑尚珍,黄彬弟,等.烈香杜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4,30(3):31.
|
[13] | 张继,马君义,杨永利,等.烈香杜鹃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研究[J].中草药,2003,34(4):304.
|
[14] | 骆勤,鞠洋,党月兰,等.小叶枇杷挥发油的平喘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3,19(4):15.
|
[15] | 谢强敏,卞如濂,杨秋火,等. 艾叶油的呼吸系统药理研究Ⅰ——支气管扩张、镇咳和祛痰作用[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1999,16(4):16.
|
[16] | 王战国,赖先荣,肖莹莹,等. 川木香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6,17(4):303.
|
[17] | 周晓荣,黎玉红,杨家新.新疆藁本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00,12(1):34.
|
[18] | 马君义,张继,姚健.胀果甘草叶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7,24(1):1.
|
[19] | 周媛媛,王栋,关枫.满山红止咳平喘有效成分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461.
|
[20] | 黄九林,魏春雁.麻黄研究进展[J].特产研究,2006,(4):66.
|
[21] | 陈友鸿,莫尚志,李洁仪,等.川芎挥发油成分研究[J].中药材,2004,27(8):580.
|
[22] | 吴琦,杨秀伟.国家中药材基地产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3):276.
|
[23] | 谢秀琼,詹珂,尹蓉莉,等.川芎挥发油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508.
|
[24] | 胡秉龙,杨玉珍,胡素勤.麝香研究新进展[J].中医药信息,1997(2):11.
|
[25] | 曾南,王建,夏厚林,等.芳香开窍药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1):76.
|
[26] | 张启明.天然牛黄的成分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5,16(1):27.
|
[27] | 刘成德,刘洋,旺建伟.牛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概况[J].中医药信息,2006,23(6):14.
|
[28] | 林励.不同品种降香质量研究[J].中药材,1997,20(7): 366.
|
[29] | 訾慧,沙明.中药降香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2):90.
|
[30] | 刘春海,刘西京,杨华生.石菖蒲挥发油的GC-MS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6,24(7):1280.
|
[31] | 吕刚,李婷婷.石菖蒲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291.
|
[32] | 陈乐真,屠凌岚.石菖蒲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J].浙江实用医学,2008,13(3):222.
|
[33] | 孙桂波,张小虎,李锐,等.石菖蒲的药理作用研究集要[J].中医药学刊,2002,20(5):641.
|
[34] | 朱英,来平凡.石菖蒲的研究近况[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3):80.
|
[35] | 倪竹南,吕圭源,楼招欢,等.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7):93.
|
[36] | 李瑞和,苏日纳,郭林云,等. 荜茇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3):73.
|
[37] | 韩美华,杨秀伟,靳彦平.金线莲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65.
|
[38] | 李云霞,高春华,沙明.中药羌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1):22.
|
[39] | 曾正渝,兰作平.肉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9.
|
[40] | 谢田,牛孝亮,刘占滨.茵陈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04(4):50.
|
[41] | 黄明发,郭莉,郑炯,等.紫苏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7:85.
|
[42] | 王勇,赵艳红.SFE-CO2等方法提取没药化学成分及其GC-MS研究[J].中草药,2005,36(6):825.
|
[43] | 赵富春,曾志,刘雪英,等.没药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69.
|
[44] | 宋凡波,朱元元,张京玲,等.没药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6,37(11):附1.
|
[45] | 宿树兰,鲍邢杰,段金廒,等.没药挥发油抑制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及芳香化酶活性的效应及成分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2):109.
|
[46] | 尹士敏,王士贤.麝香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近况[J].天津药学,2002,14(3):42.
|
[47] | 吕刚,李婷婷.石菖蒲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291.
|
[48] | 颜艳.中药砂仁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14(4):304.
|
[49] | 吴晓松,李晓光,肖飞,等.砂仁挥发油中乙酸龙脑酯镇痛抗炎作用的研究[J].中药材,2004,27(6):438.
|
[50] | 吴晓松,李晓光,肖飞,等.砂仁挥发油中乙酸龙脑酯镇痛抗炎作用的研究[J].中药材,2004,27(6):438.
|
[51] | 李永超,宋杨,齐云.白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7,22(4):161.
|
[52] | 梁呈元,李维林,张涵庆,等. 薄荷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3):9.
|
[53] | 汤杰,万进,施春阳,等. 荜澄茄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工艺及其镇痛活性评价[J].中南药学,2008,6(3):301.
|
[54] | 黄卫东,吕武清.冰片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8,17(4):64.
|
[55] | 高咏莉.生药防风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35(2):217.
|
[56] | 方琴.肉桂的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3):249.
|
[57] | 刘超,朱宏吉.五味子研究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2):15.
|
[58] | 黄险峰,彭国平.香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3,26(1):64.
|
[59] | 颜仁梁,林励.檀香的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3,14(3):218.
|
[60] | 冯淑香,刘耀明,董俊兴.中药益智仁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5):58.
|
[61] | 袁子民,贾天柱,王静.肉豆蔻挥发油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201.
|
[62] | 陈炳华,王明兹,刘剑秋.闽产前胡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2,10(4):366.
|
[63] | 严绥平,于蕾,申静伟,等.陈皮挥发油成分的气- 质联用分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07(3):57.
|
[64] | 徐彭.陈皮水提物和陈皮挥发油的药理作用比较[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10(4):172.
|
[65] | 王艳琴,蔺兴遥.陈皮挥发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TNF-α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J].甘肃中医,2007,20(6):72.
|
[66] | 冯长根,李琼.香青兰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综述[J].中成药,2003,25(2):154.
|
[67] | 王勇,张忠义,徐峰,等.冰片对川芎嗪血药浓度和在脑中分布的影响[J].药物研究,2006,15(1):30.
|
[68] | 陈铁峰,林曙光,陈露西,等.冰片促进四甲基吡嗪的吸收[J].中国药理学报,1990,11(1):42.
|
[69] | 葛卫红,韩玉环,石森林,等.中药挥发油对水蛭素经鼻给药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44.
|
[70] | 程欣,马云淑,阎红,等.细辛挥发油对颅痛定的裸鼠体外促透的作用[J].华西药学杂志,2008,23(1):4.
|
[71] | 魏道智,宁书菊,林文雄.佩兰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782.
|
[72] | 杨滨,肖永庆,梁日欣,等.紫菀挥发油中祛痰活性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3):281.
|
[73] | 周改莲,辛宁,黄陆良.高良姜的化学成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1376.
|
[74] | 吕玮,蒋伶活.高良姜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药学专论,2006,15(3):19.
|
[75] | 罗小泉,杨武亮,周至明,等.中药枳壳药材的研究概况[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2):45.
|
[76] | 朱玲,杨峰,唐德才.枳实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04,32(2):64.
|
[77] | 陈丹,林超,刘永静,等.代代的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18(1):61.
|
[78] | 黄蕾蕾,熊世平,周治,等.不同产地独活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2,20(1):78.
|
[79] | 滕杰,杨秀伟,陶海燕,等.疏毛吴茱萸果实挥发油成分的气-质联用分析[J].中草药,2003,34(6):504.
|
[80] | 李西林,须丽茵,栾晶.北苍术挥发油的提取与成分分析[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1):59.
|
[81] | 王锡宁,郭明才.茅苍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3,13(3):295.
|
[82] | 唐裕芳,张妙玲,陶能国,等.苍术挥发油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8,28(3):588.
|
[83] | 刘国生,孙备,明亮.苍术挥发油与水溶性成分的主要药理作用比较[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3,38(2):124.
|
[84] | 殷俊芳,黄宝康,吴锦忠,等.苍术挥发油对成骨样细胞增殖的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1318.
|
[85] | 朱晓宇,段美玲,毛帅,等.苍术挥发油对小鼠体外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3):38.
|
[86] | 董文宁,邱琴,刘成琴,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母丁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World Health Digest,2007,4(7):125.
|
[87] | 金宏,公衍玲,赵文英.丁香挥发油GC-MS特征指纹图谱[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2):110.
|
[88] | 何秀云,蒋艳玲.丁香挥发油体内外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国医论坛,2006,21(5):43.
|
[89] | 臧亚茹.丁香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7,24(1):71.
|
[90] | 肖会敏,王四旺,王剑波,等.连翘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8):2047.
|
[91] | 魏希颖,周晓霞,马海波.连翘种子挥发油抑真菌及在猪油脂酸败过程中的作用[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17(5):625.
|
[92] | 魏希颖,金品,左海艳.两种不同培养基对连翘种子挥发油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J].中药材,2004,27(1):44.
|
[93] | 郭际,沈映君,解宇环.连翘挥发油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5,27(3):136.
|
[94] | 曾虹燕,蒋丽娟,张英超.鱼腥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3:12(3):50.
|
[95] | 张薇,卢芳国,潘双银,等.鱼腥草中挥发油的提取分析及其抗菌抗病毒作用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2):312.
|
[96] | 胡汝晓,肖冰梅,谭周进,等.鱼腥草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J].中国药业,2008,17(8):23.
|
[97] | 王颖,宋爱华,刘艳梅,等.蓝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8,38(2):70.
|
[98] | 何耀松,张继东.桉树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7,28(7):98.
|
[99] | 吕小琴,唐法娣,王砚,等.蓝桉油对脂多糖引起的大鼠慢性支气管炎及黏蛋白高分泌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2):168.
|
[100] | 吴婷,丁安伟,张丽.荆芥现代研究概况[J].江苏中医药,2004,25(10):64.
|
[101] | 王琴,蒋林,温其标.八角茴香醛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05(5):42.
|
[102] | 石雪蓉,顾健,谭睿.姜黄挥发油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3,19(6):15.
|
[103] | 赵泽贞,温登瑰,魏丽珍,等.姜黄油抗突变作用机理进一步试验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1999,11(2):75.
|
[104] | 张洪英.中药姜黄的研究进展[J].菏泽医专学报,2001,13(4):84.
|
[105] | 臧林泉,胡枫,韦敏,等.花椒挥发油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J].蛇志,2006,18(3):183.
|
[106] | 崔俊,李孟楼.花椒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08,22(2):9.
|
[107] | 韦敏,戚林泉,陶亮.花椒挥发油对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作用的实验研究[J].蛇志,2007,19(3):184.
|
[108] | 关怀,王地,贾富霞,等.温莪术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比较研究[J].北京中医,2007,26(2):108.
|
[109] | 余成浩,彭成,余葱葱.川产道地药材蓬莪术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388.
|
[110] | 彭炳先,周欣,石京山,等.蓬莪术挥发油及其中3种成分抗肝癌和子宫内膜癌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07,22(3):312.
|
[111] | 臧林泉,胡枫,韦敏,等.荆芥挥发油抗肿瘤药理作用的研究[J].广西中医药,2006,29(4):60.
|
[112] | 张卿,高尔.薤白挥发油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肿瘤,2003,23(3):228.
|
[113] | 宿廷敏,王敏娟,阮时宝.白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述[J].贵阳学院学报,2008,3(2):32.
|
[114] | 李翔,邓赟,唐灿,等.GC - MS分析白鲜皮的挥发油成分[J].华西药学杂志,2006,21(6):556.
|
[115] | 赵志礼,王峥涛,董辉,等.山姜属药用植物及生药学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1,32(2):171.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