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Keywords: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 ,安全性 ,稳定性
Abstract: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创新型的一类药物,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时显示出突出的治疗效果。随着中药注射剂应用范围的扩大,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趋增多,从而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受到质疑。针对于此,该文对近5年100余篇文章进行综述,较为全面的总结了常见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类型、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中关于不良反应成因的主要研究方法,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持。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按涉及的器官系统和临床表现分类主要有过敏反应、呼吸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等。从生产到使用的各环节中,引起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因素以原料因素、制剂因素、调剂使用过程因素为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成因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目前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该文通过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对其现状、成因及研究方法加以总结,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References
[1] 魏农农. 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静脉制剂的增溶剂需要考虑的问题[EB/OL].2005-04-21. http://www.cde.org.cn/dzkw.do?method=largePage&id=1410.
[2] Gould S, Scott R C. 2-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HP-β-CD): a toxicology review[J]. Food Chem Toxicol,2005,43(10): 1451.
[3] Rajewski R A, Traiger G, Bresnahan J, et al. Preliminary safety evaluation of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ulfoalkyl ether β cyclodextrin derivatives[J]. J Pharm Sci,1995,84(8): 927.
[4] 张震. 注射剂中辅料选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EB/OL]. 2005-05-04. http://wenku. baidu. com/link?url=4bFuRq2eTMrK43fIe754M7RdcIDOaFlyyCbkytZBzNiFOimkY8cts Inkn14LK-WJZDc4JtRosDdhZczgYtp2Gd5b5aypK4yXG__ CWzryRsK.
[5] 张海霞. 172 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367.
[6] 敬松. 注射剂附加剂潜在的不良反应[N]. 中国医药报,2001-05-29(7).
[7] 石浩强, 许倍铭, 葛覃. 正确选择溶媒与中药注射剂安全使用[J]. 南昌: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2013.
[8] 李克剑,刘洋.几种中药注射剂与溶媒配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3,19(26): 19.
[9] Corsonello A, Pedone C, Corica F, et al. Concealed renal failure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olde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05,60(9): 1147.
[10] 石浩强,许倍铭,葛覃.从溶媒的选择谈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J].中国药房,2012,23(43): 4125.
[11] 张晓君,陈芳.部分中药注射剂的临床配伍使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2): 111.
[12] 谭晓安,肖克岳,贺书武. 8种常用中药静脉注射液微粒情况考察[J].中南药学,2007,5(1): 47.
[13] 石海宁,张小继.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的稳定性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0): 49.
[14] 周超凡,徐植灵,林育华.应当重视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J].中国药物警戒,2006,3(3): 129.
[15] 王相美,纪丽娜.常用中药注射剂与各类抗菌药物配伍稳定性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7): 87.
[16] 王丽霞. 注射剂附加剂及其安全性[J]. 广州: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2006.
[17] 张开礼,徐玉红,吴斌,等.1001.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事件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15): 70.
[18] 张海霞. 172 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 367.
[19] 孙源,卜-珊.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天津药学,2006,18(4): 63.
[20] 陈爱群,贾晋生,李莉. 70 例脉络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5(3): 162.
[21] 栾潇潇,冯端浩,于莹莹. 62 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9): 840.
[22] 崔福德. 药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3] 张冰,吴嘉瑞.关于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思考[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6,4(6): 14.
[24] 卞兆祥,商洪才,吴泰相,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反思[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2): 116.
[25] 唐勇胜.常用静脉滴注药物的理化配伍禁忌[J].海峡药学,2008,20(7): 35.
[26] 高颖,郭鹏,张静泽.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3): 249.
[27] 中国药典. 一部 [S].2005.
[28] 中国药典. 一部 [S].2010.
[29] 程芳. 注射用双黄连类过敏反应及其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30] 周昕,顾希钧.中药注射剂批准情况与不良反应[J].上海医药,2009,30(8):363.
[31] Ji K, Chen J, Li M, et al. Comments on serious anaphylaxis caused by nine Chinese herbal injections used to treat common colds and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J]. Regul Toxicol Pharmacol,2009,55(2): 134.
[3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有关处理决定的通知[2006] 461号[S].2006.
[33] 刘国锋.中药注射剂面临新版基药目录考验[N]. 中国证券报,2012-06-27.
[34] 赵保胜, 李春娜, 范冰舵, 等.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现状及对策[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3(5): 4.
[35] 高建萍,云学英, 徐天宇.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探讨[C]. 海口:中药与天然药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2012.
[36] 孟祥英.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其研究进展[J].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4):599.
[37] 周隆参.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2,14(6):225.
[38] 易丹,何映周,于禄. 26 例银杏叶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9,6(7): 411.
[39] 蔡志琴,周福永,章灵兮. 27 例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1): 29.
[40] Wang Z, Wang D, Sui Y,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anaphylaxis of Qingkailing injection and its components on Beagle dogs[J]. J Trad Chin Med,2012,32(4): 641.
[41] 章海风, 翟成凯, 郑艳泽. 中药注射剂致敏反应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0): 204.
[42] 施志红,樊洪中,岳德永.中药注射剂致药物不良反应类别的构成比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3,13(1):54.
[43] 刘国华,杨苏芳,袁洪. 29 例复方麝香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3): 1112.
[44] 朱碧君, 徐鸣, 刘波. 喜炎平注射液安全性评价[J]. 科技广场,2010,11(10): 73.
[45] 刘玉根,桂雨根.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9): 30.
[46] 马仁强,王红星,陈健文.中药注射剂长期毒性试验研究问题探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0(5): 45.
[47] 梁进权,邹元平,邓响潮.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文献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8): 486.
[48] 陈军,魏俊婷,陈辉扬. 120 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6,3(3): 168.
[49] Wang L, Cheng L, Yuan Q, et al.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Shuanghuanglian inj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ublic literatures[J]. J Evid Based Med,2010,3(1): 18.
[50] 林艳. 189 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3): 399.
[51] 朱磊,黄萍,李颖. 162 例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7):415.
[52] 吴国琳,张力,余国友.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12): 1137.
[53] Chen L, Titch T, Luo Z, et al. Confirmation of a proarrhythmic risk underlying the clinical use of common Chinese herbal intravenous injections[J]. J Ethnopharmacol,2012,142(3): 829.
[54] 李彩霞,王英姿,周海燕,等.生产工艺对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影响[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3,11(5):46.
[55] 唐进法,李学林.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研究[J].中国药房,2011,22(3): 261.
[56] 李荣,蒋英蓝,曾敬怀,等.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3,35(5): 1059.
[57] 刘士趁. 银杏叶提取物的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评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7(22): 85.
[58] 白雪媛, 赵雨, 刘海龙, 等. 不同产地人参中的总糖, 还原糖和可溶性多糖含量的比较研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2, 1(29): 39.
[59] 苗明三, 朱飞鹏, 朱平生. 实用中药毒理学[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
[60] Du W Y, Chang C, Zhang Y, et al. High-dose chlorogenic acid induces inflammation reactions and oxidative stress injury in rats without implication of mast cell degranulation[J]. J Ethnopharmacol,2013,147(1):74.
[61] 吴嘉瑞. 基于文献数据库和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62] 罗沛,钟振国.中药毒理学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 222.
[63] 胡志祥,肖金莲.含毒中药毒理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2): 96.
[64] 张克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原因分析[J].中国药师,2011,14(9): 1357.
[65] 赵丽.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安全分析[J].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8(4): 41.
[66] 王蓉蓉, 李文莉, 田洪,等. 不同来源灯盏花素注射液体外细胞毒性比较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2010(11): 48.
[67] 程芳,刘兆平.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与关键技术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8): 1052.
[68] 江波,侯世祥,孙毅毅.含丹参中药注射液鞣质检查新方法[J].中成药,2000,22(3): 192.
[69] 史亦丽,李美英,朱倩,等.复方丹参注射液的质量考核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4): 300.
[70] 于风平, 代秀梅. 超滤技术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和有效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2013,24(31): 2972.
[7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中药注射剂"689"质控标准[S].2007.
[72] 罗霞, 王青, 周联, 等. 中药注射剂所含吐温-80 与过敏反应关系的研究[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3): 160.
[73] 张美玉. 静脉用鱼腥草注射剂致敏性评价和比较药理学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
[74] 李志雄,孙兆林,徐德生.羟丙基-β-环糊精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5): 1227.
[75] 王晖. 羟丙基-磺丁基-β-环糊精对肾脏的生物效应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76] 黎洪珊,王培玉. β-环糊精衍生物的研究进展及在药剂学上的应用[J].中国药学杂志,1999,34(4): 220.
[77] Zhang L, Hu J, Xiao L, et al.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Shenmai inj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J]. J Evid Based Med,2010,3(3): 177.
[78] 桂启富,叶薇.中药静注药物临床输注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事,2001,15(6): 414.
[79] 林晓兰, 张维, 郭景仙. 38种常用中药注射液与8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分析[J]. 中国药学杂志,2007(19): 1516.
[80] 唐春燕,曾立威,董静,等. 301 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9,6(8): 478.
[81] 李悦,宋立莹,刘世坤. 5 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调查[J].中国药师,2012,15(1): 92.
[82] 张立宏, 芮婷, 李家珍, 等. 痰热清注射液所致静脉炎危险因素巢式病例对照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 28(4): 1148.
[83] Zhang L, Hu J, Xiao L, et al.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Shenmai inj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J]. J Evid Based Med,2010,3(3): 177.
[84] 辛华雯,杜文民,郑荣远,等.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1,20(1): 1.
[85] 詹思延.药物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3,45(3): 343.
[86] 智勇刚, 潘蕾羽, 匡丽萍. 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在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药房, 2010 (16): 1463.
[87] 杨怡莎,朱蕴秋.莲必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20 例的治疗[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23(11): 1251.
[88] 李学林,唐进法,孟菲,等.丹红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 4 种评价方法的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 2786.
[89] 朱玲琦,周昕,杜蕾,等.我院参麦注射液应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2): 111.
[90] 郑国民.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性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003,21(5): 313.
[91] 陈颖,毛宗福,任经天.双黄连注射剂儿童不良反应病例对照研究[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7,16(3): 158.
[92] 邓培媛,李群娜,朱玉珍,等.葛根素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5,14(1): 14.
[93] 黄平,俞守义.巢式病例对照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31): 75.
[94] 肖颖,赵玉斌,谢雁鸣.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 2796.
[95] 王连心,唐浩,谢雁鸣,等.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 HIS 真实世界参麦注射液疑似过敏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 3019.
[96] 李春晓,唐进法,孟菲,等.基于巢式病例对照方法的丹红注射液安全性再评价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 2735.
[97] 杨薇,程豪,谢雁鸣,等.灯盏细辛注射液疑似类过敏反应病例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巢式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 3024.
[98] 李颖, 高家荣, 李翔, 等. 药物流行病学在中药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药房, 2013, 24(47): 4490.
[99] 李昊娲, 农一兵, 林谦. 丹参注射液联合抗血栓药对 58 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血风险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 17(10): 1112.
[100]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09关于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2009] 28号.2009.
[10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0关于印发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生产工艺评价等7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2010] 95号.2010.
[10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做好2011年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2011] 170号.2011.
[103] 谢升阳,倪阳.多学科协作下的合理用药监管干预模式实践[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3,30(6):690.
[104] 郑造乾,黄萍,袁雍,等.PDCA循环在医院处方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2,29(1):79.
[105] 董建平.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0): 12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