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基于药性组合的归肾经中药药理作用特征研究

Keywords: 药性组合,药理作用,关联规则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进一步明确中药药性与药理作用的关联关系,该文基于药性组合进行了归肾经中药药理作用特征的相关研究。为中药药性理论与药理作用的相互渗透与结合搭建了桥梁。在归肾经中药药性和药理作用研究基础上,通过整理药性、药理作用相关资料,利用关联规则方法,以归肾经药性组合为目标,挖掘得到相关药性组合所对应的药理作用特征。分析发现不同药性组合的归肾经中药在药理作用上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也具有共同的药理特征譬如免疫促进等等。研究以不同药性组合的归肾经中药为载体,将中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紧密结合,为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中药药性理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现代医学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References

[1]  全建峰.肾系病位特征及基础证的研究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2]  周文祥,胡刚明,聂祥智,等.肾系疾病用药归经的分析与思考[J].湖北中医杂志,2010(3):37.
[3]  施大文.补肾中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J].中成药研究,1981(11):3.
[4]  宋根伟,张晓燕,姚霜,等.补肾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山西医药杂志,2011(8):787.
[5]  贝伟剑.补肾壮阳中药的免疫药理作用[J].时珍国药研究,1994(3):45.
[6]  肖斌,王耘,郭维嘉,等.中药药性组合及其与功效的关系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6):902.
[7]  王耘,张燕玲,史新元,等. 基于药性组合的中药性效规律研究框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4):1798.
[8]  中国药典.一部[S].2005.
[9]  张培,王梅,王耘,等.中药四性与药理作用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0):94.
[10]  颜正华.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1]  高学敏,钟赣生.临床中药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2]  米勇锋,杨姝洁,孟婷.浅谈五脏与高血压[J].陕西中医,2003(2):147.
[13]  梁爱华,薛宝云,王金华,等.鲜地黄与干地黄止血和免疫作用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1):663.
[14]  刘福君,赵修南,聂伟,等.地黄低聚糖对小鼠免疫和造血功能的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5):20.
[15]  杨仲.迭鞘石斛所含多糖对小鼠免疫细胞影响的研究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16]  宋美芳,李光,陈曦,等.两种石斛多糖提高小鼠免疫活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3(6):428.
[17]  潘京一,杨隽,潘喜华,等.枸杞子抗疲劳与增强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8):377.
[18]  傅圣斌,钱建鸿,陈乐意,等.黄精多糖的提取及其对小鼠免疫活性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13,13(1):68.
[19]  赖昌生.入肾经中药性能及功效特点的计算机分析[J].河南中医,2010(4):406.
[20]  杨雪梅,赖新梅,陈梅妹,等.挖掘中药功能组合判定五脏归经的规律[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49.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