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现状及几个关键问题的商榷

Keywords: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物质基础,生物活性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是解决中药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方法之一,对促进中药市场的优质优价有着积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使用的《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制定在30年以前,中药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已经与现代市场不符。该文综述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文献,认为与单一或少数化学成分相比,生物活性更能反映商品规格等级的内涵;对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使用对象、涵盖范围、功能定位、与需求多样性的协调、与药典标准的关系、尺度等问题进行了商榷,提出了中药材规格等级划分应着重解决中药材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反映主要品质差异,中药材商品规格划分权重应视具体品种而定,等级不应只看大小。该文认为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可以涵盖切片;以三七为例介绍了规格等级标准范例,对中药材生产、管理和中药经济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References

[1]  何云飞, 刘塔斯, 任守利, 等.周小江不同规格等级天麻药材的限量检查研究[C].运城: 全国中药创新与研究论坛, 2009.
[2]  王盛民,张瑛,赵子剑,等.清热解毒类中药的生物鉴定法Ⅲ--穿心莲的生物鉴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3):27.
[3]  李寒冰,鄢丹,王伽伯,等.肖小河基于神经氨酸酶活性检测的板蓝根品质的生物评价[J].药学学报,2009,44(2): 162.
[4]  李薇,吴依娜,蔡绍皙,等.不同商品规格的当归、人参降粘活性的比较[J].中药材,2001,24(8): 581.
[5]  李傲, 王家葵, 孟宪丽.掌叶大黄不同商品规格等级间泻下作用及组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药房, 2010, 21(34): 4036.
[6]  张越颖.酸橙与甜橙枳实所制枳术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比较[J].北京中医,2007,26(3): 172.
[7]  李洪梅,黄璐琦,周爱香,等.不同化学型樟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4): 3251.
[8]  张学儒, 王伽伯, 肖小河, 等.大黄药材两种化学型对金葡菌生长代谢热动力学变化的影响[J].药学学报, 2010, 45(9): 1144.
[9]  陈静,孟江,王淑美,等.中药苦参饮片的规格等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7): 1733.
[10]  张兴国,陈雨文,龙晓芝,等.不同发育类型的麦冬块根中黄酮含量变化规律比较郝颖[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 16123.
[11]  段金廒,肖小河,宿树兰,等.中药材商品规格形成模式的探讨--以当归为例[J].中国现代中药,2009,11(6): 14.
[12]  兰英, 周瑞林.浅谈中药材的商品规格等级究[C].重庆: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 2005.
[13]  李荣升.白芷的商品规格[J].药学通报, 1959(5): 252.
[14]  张庆芝.白芷的商品规格及经验鉴别[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0(43): 96.
[15]  徐荣培,庐盛洙,李勳揆.当归的等级化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9,26(1):81.
[16]  梁维纲.谈黄芪的商品规格及其植物来源[J].中药材科技, 1984(1): 40.
[17]  楚笑辉,王伽伯,孔维军,等.基于delphi 法的黄连药材商品规格感官评价的重现性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2): 321.
[18]  王永炎.基本药物制度下大中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 2677.
[19]  秦雪梅,孔增科,张丽增,等.中药材"辨状论质"解读及商品规格标准研究思路 [J].中草药,2012,43(11): 2093.
[20]  黄璐琦,郭兰萍.环境胁迫下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及道地药材的形成[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4):277.
[21]  吴静珠,王-鸣,张小超,等.基于近红外的奶粉品质检测技术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27(9):1735.
[22]  唐廷猷.中国药业史[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3: 17.
[23]  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11: 1.
[24]  帝玛尔·丹增彭措.晶珠本草[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12: 58.
[25]  付绍智,蒋用福.药材商品品别、规格与等级标准的探讨[J].中国现代中药,2008,10(8):12.
[26]  王强,俞祥生,张留纪,等.不同规格白芍中有关化学成分的HPLC分析[J].中药材,1992,15(7): 31.
[27]  张丽宏,顾雪竹,钮正睿,等.白芍的传统规格等级与内在成分的相关性研究[J].中成药,2012,34(3): 535.
[28]  王伽伯,张学儒,肖小河,等.基于化学分析的大黄药材商品规格划分的科学合理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4): 470.
[29]  何英梅,贺军权,马潇,等.不同商品规格的甘肃大黄的综合质量考察[J].中国药事,2006,20(10): 621.
[30]  凌珊,易炳学,龚千锋,等.款冬花传统规格等级与芦丁含量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6): 147.
[31]  施学骄,陈林,彭成.川芎不同商品规格化学成分比较研究[J].四川中医,2011,29(4): 58.
[32]  刘卫根,周国英,徐文华,等.不同商品等级羌活挥发油的比较研究[J].中药材,2012,35(7): 1042.
[33]  沈金灿,卢素格,庄峙厦,等.甘草提取物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S1): 16.
[34]  李雕,李进瞳,曾燕,等.不同等级罂粟壳有效成分含量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7): 2246.
[35]  柴春祥,杜利农,范建伟.电子鼻检测猪肉新鲜度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9): 444.
[36]  贺玮,胡小松,赵镭,等.电子舌技术在普洱散茶等级评价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09,30(11):125.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